第(2/3)頁 勞和-喬治首相知道解決問題的癥結所在,然而大不列顛融入到骨髓中的驕傲,令他很難走出這一步。 大洋帝國皇帝李福壽的怒火,也只有能夠與他同等級的英王喬治五世鄭重道歉才能夠平息,除此之外,別無二人。 問題的關鍵是; 喬治五世代表著大不列顛帝國的榮耀,是帝國的象征,怎么可能輕易說出道歉服軟的話? 大英帝國稱霸世界已經有150年,有句話廣為流傳;大英帝國的威嚴不容藐視。 巴黎,總理府 喬治·克里孟梭總理心情很不錯,嘴里面哼著歌,腳步愉快的走到辦公桌后面坐下,拿起一份資料看了起來。 法國境內已經沒有英國駐軍,但依然還有大量的帝國遠征軍部隊,僅在馬賽港周圍地區,就駐扎了三個師7萬余人,等待安排客輪陸續回國或者前往克里米亞共和國。 所以,英洋兩國發生的軍事摩擦在法國境內沒有,多在以德,奧為主的戰敗國境內。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雖然巴黎和會已經簽署了《凡爾賽條約》,落實了戰敗國的應該遵守的條約和賠償責任,制定了戰后總體框架。 但是,還有很多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 比如法軍聯合協約國部隊,駐扎德國薩爾地區15年事宜,之前僅僅達成了口頭意向,還沒有落實到條約上。 比如德國的戰爭賠償數額,需要成立專門的工作組確定,這又少不了一番博弈。 比如波蘭邊境的范圍,德國每年沖抵賠償的數千萬噸煤炭和數百萬噸鋼鐵產量分配,拆除的工廠機床設備等等…… 再比如德國物價飛漲,各項生活物資困難,很多地區已經出現餓死人的情況,民間意愿沸騰,怨聲載道。 可以說,戰后各種工作千頭萬緒,如今剛剛開了個頭。 在這種時候 英、洋兩國的關系急劇惡化,對法國無疑是極為有利的事情,原本是英、洋兩國站在一起對付法國,將喬治·克里孟梭氣得暴跳如雷,卻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大洋帝國毫不猶豫的站在法國一邊,每一件事情都與英國對著干。 喬治·克里孟梭輕松拿到了戰后問題主導權,很多重大決策可以由著法國人的心意去做,大洋帝國非常配合。 開不開心,高不高興? “總理先生,這是福煦元帥從法蘭克福發來的電報,大洋帝國的一個團包圍了英軍駐地,甚至把大炮都推出來,這樣下去遲早要擦槍走火。” 總理府政務秘書皮埃爾推門進來,手上拿著一份電報邊說邊遞了過來。 喬治·克里孟梭一聽就笑了,接過電報看了看說道;“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早晨,福煦元帥看起來不太高興,但是從政府角度來說,讓小伙子們多運動一下,更能彰顯法國軍隊的重要作用。” “唔……英國人想要收縮部署。”喬治·克里孟梭仔細看了一下電報,搖著頭繼續說道;“呵呵呵,我們都知道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在法國,荷蘭,比利時都有大洋帝國駐軍,這也包括黑海的南烏克蘭地區,英國佬怎么回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