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走到印度富人區的街頭,時不時的,王清能夠受到一些印度人的注目。 有些人是因為他明顯外國人的長相和魁梧的身材,而也有些或許是因為看過誤殺這部電影,知道他是一個明星,但基本沒有人圍過來,更沒有人提出拍照合影什么的要求。 在這里,追星并不是一件普遍的事情,所謂的明星效應在這里能產生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剛剛,他結束了對于新資源的商談。 跟我是殺人犯一樣,王清已經不需要像年輕時候那樣,現場試鏡要飾演的角色,給導演看他的水平如何。 關于他的能力,導演和編劇在選角的時候,自然就會去看他已往的作品,根據這些作品去判斷他能不能演好這個角色。 確認可以,才會發出試鏡的邀請。 而過來這邊商談,更多也是聊一些拍攝過程中的檔期、后續的宣傳以及相關的投資合作,這些才是王清現在需要做的事情。 簽約,對他來說已經不是難事。 接下來王清要拍攝的這部新電影,與當初的浪客劍心一樣,是被他錯過的電影——調音師。 時隔大半年的時間,這部電影很幸運的重新進入了他的視野里,并且在誤殺這部電影的影響下,對他發出了試鏡邀請。 李維杰這個角色,他塑造的非常完美,引起了當時還在籌備中的劇組注意。 這部電影,可以說一直是王清的遺憾。 主要是當時的他還比較稚嫩,沒覺得自己有能力駕馭得了這個音樂家兼盲人的角色。 但現在,王清覺得他完全可以。 調音師這部電影的劇情,是以一個音樂家的視角展開故事。 這位音樂家為了追尋創作靈感,借由特殊的美瞳遮住了自己的雙眼,讓自己成為一個盲人。 他想要在失去視覺的情況下,用聽力感受世界。 但就在他即將完成自己一開始的計劃的時候,他目睹了一場兇殺案,但因為他假裝成盲人的關系,所以他被兇手放過了。 因此,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故事的展開。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的主角既然是一個音樂家,那王清肯定是得有一些音樂方面的能力。 以前的話他是沒有的,所以錯失了這部電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