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到周允讓的問話,狄驤的眼神之中帶著憤怒,語音鏗鏘:“攻陷邕州,知州蘇緘不愿降服而自殺,全城軍民無一人降者,于是李常杰盡屠五萬八千余人,并欽、廉州死亡者幾十余萬人,常杰等俘虜三州人而還!” 周允讓嘆息一聲道:“嗯,之后宋越議和,李常杰志得意滿,還作詩一首,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書。如何逆虜來侵犯,汝等行看取敗虛。” 狄驤是讀過書的,這首詩也并不難懂,所以他聽出了李常杰的意思,也因此臉色通紅起來。 那是氣的。 狄驤雖然對趙頊看不上,但狄驤對宋朝的認可依然很高,其實這也是歐陽辯將宋夏、宋遼戰爭定義為統一戰爭的原因。 ——這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己方以及宋遼文武百官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反感。 如同狄驤這樣對宋朝依然有認可情節的人來說,如果將宋朝當成異國,那么他的心里掙扎會特別的大,但如果將宋國定義為祖國,那么一切都會變得簡單起來,反而會有一種重大的使命感——我這可是在完成偉大國家的統一呢。 不得不說,歐陽辯在大義上,或者說宣傳上都有非常棒的思考。 所以,狄驤對于李常杰屠戮宋朝百姓之事非常憤怒,在之后李常杰還作詩諷刺宋朝,這更是讓狄驤感覺到莫大的羞辱。 狄驤滿臉漲紅,但說不出話來,良久之后才說道:“……抓緊時間。” 周允讓低頭看滔滔江水,嘴角不經意的笑。 文臣馭武將,對菜好下碟。 周允讓的船被越李朝的地方官員給攔了下來。 “我們要去見你們的皇帝。” “你們從哪里來?” “我們是大夏朝的海商,有大生意要與你們的皇帝商量。” “混賬,君子不言利,真是有辱斯文!” 周允讓哭笑的看著氣得吹胡子瞪眼睛的越李朝文官。 這個年紀老朽的文官頗為頑固,說了半天都不愿意讓他們進去,于是狄驤帶著人將文官擒拿了下來,這才讓這個老頭子同意帶他們進京。 好嘛,好好說話不行么。 有人帶路,周允讓順利地沿著富良江溯游而上,幾經周折終于見到了越李朝的年輕的君主李乾德。 年僅二十多歲的李乾德打量著傳說中的西夏來人——兩個儒雅的年輕人,一個顯得文氣些,一個顯得英氣些。 而周允讓與狄驤也端詳著李乾德,這個年輕的君主看起來頗為霸氣。 ——在李常杰的影響下,李乾德的越李朝對宋朝、占婆等過都發動過戰爭,在他自己看來,自己可是開疆擴土的有為之君,自然顯得霸氣十足。 西夏……呵呵,聽說是挺厲害的,將大遼與大宋都打得落花流水,但那又如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