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德軍部隊深入倫敦城區,這座城市的局勢變得愈發詭異起來。德軍不知道該用什么詞語來形容眼下這種境遇,指揮官們開始頻繁地在無線電里相互詢問手下部隊的進展情況。 “這不是占領,這是入駐,一些市民站在街道邊歡迎我們,他們往我的士兵身上扔紙屑和花瓣。”第二十七步兵團的一個上尉向上級報告到。顯然這個軍官和他的士兵一樣,做夢沒有想到會看到這種景象。 實際上每一支進入倫敦貧民區的德軍部隊都受到了差不多的對待,德國士兵莫名其妙的被視為解放者受到了底層居民的熱烈歡迎。 倫敦是個巨大的城市,就算是已經疏散了一部分兒童和老年市民,這座城市最后依然保留下了不少于六百萬的居民。因為這里集中了很多工廠和政府機構,需要大量的工人和辦事人員才能正常運行。特別是泰晤士河下游的工業區,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在這里辛勤勞作,比如英國皇家軍械廠,那里的工人每天二十四小時輪班工作,哪怕是德軍兵臨城下之時,這些車間依然還在為英國陸軍生產著緊缺的加農炮、坦克和步槍。 倫敦的工人階層已經對丘吉爾的戰時政策忍無可忍,他們認為這就是一種血淋淋的壓榨,卻掛著堂皇的愛國名頭。每天他們需要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換來的卻只是公司高層一堆毫無價值的承諾以及補給卡上多余的半磅面粉,問題是很多工人并不是單身一人,他們還有家人要養活,他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天天忍饑挨餓。 底層居民的食品配給已經被削減到了令人憤怒的地步,很多市民已經開始出賣祖上留下來的遺產,去黑市上搶購那些他們此前根本連看都不會看一眼的粗劣食物來充饑,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卻發現那些貴族和闊佬們卻依然可以在高級酒店的餐廳里花天酒地紙醉金迷。 市民們卻無法表達出他們的憤怒,因為所有的暴力機器全都站在有錢人那方,于是當一些離經叛道的言論開始暗地里傳播之時。無論傳言有多么荒謬,都一概受到了憤怒的人民的追捧。 此時倫敦各階層已經被分裂成了幾部分,而最底下的那一層,恰恰是占據人數最多的一部分。這時的倫敦其實就像一個掛著引線的火藥桶。只要一顆火星燃起,立即就會翻天覆地。 英國上層不可能看不到這種危機,但是大勢早已經釀成,政客們雖然有心,卻對此無能為力。而讓倫敦的議員政客官員富豪們更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讓他們深惡痛絕的侵略者,在陰差陽錯之下最終變成了他們所有人的救星。 不過,以上是發生在幾個貧困居民區的事情,而在進入倫敦南部和西區的德軍部隊,遭遇又是完全不同。 “這邊上是什么地方,我們在地圖上哪個位置。”沙克特中尉坐在桶車的后座上,手里拿著一張倫敦市區地圖,他詢問著副駕駛座位上的一個英**官,讓他再一次指出部隊的方位。 “那是拉斯金公園,我們順著這條路下去。到坎伯韋爾路筆直下去轉上沃爾沃思路,就能到達國家戰爭博物館,然后再往南,就是泰晤士河了。”帶路的是一個英國少校,他不厭其煩的替這個暴風突擊隊隊長解說著。這不光是因為要完成上級交給他的任務,更是因為對方領章上的SS標志,以及傳言里這支部隊有直達德軍最高層的門路。 “我們要趕在二十五裝甲團之前到達泰晤士河河岸,好吧,繼續前進。”沙克特向著身后的部隊招了招手,第七十七暴風突擊隊的車隊重新啟動。開始沿著英**官指引的道路向著倫敦南岸最繁華的區域前進。 漸漸街道兩旁的房屋開始變換了模樣,之前的三層公寓變成了五層甚至六層的堅實大廈。大部分建筑雖然依然帶著維多利亞風格,卻多了不少裝飾性的雕塑和色彩鮮亮的外裝涂層,很多采用了昂貴的石材貼面。處處展現著大英帝國鼎盛時期的榮耀和財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