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家才知柴米貴,德國的財政情況一度讓新任元首很是頭疼。作戰時必須全力以赴,德國在歐洲戰爭其間,光是每天消耗的軍費就是個天文數字,但是為了獲取勝利,這些花費是不能節省的。 軍國主義經濟,這是希特勒給德國經濟做出的定位,他的目標是把德國建立成一個如同斯巴達以及古羅馬一般的軍事獨裁國家。未來德國人生存的目的就是不斷的發展武力征戰沙場,而統治區域內的其他民族則成為日耳曼人的附庸,他們的責任就是努力工作,生產出各種產品來供養日耳曼大軍。這就是納粹所謂的大空間理論,凡是被日耳曼征服的國家都被納入這個“生存空間”里,各個民族與國家各司其職,維持整個“生存空間”內人群的生存需求,力爭做到無需外界的支持也能自給自足。 波蘭和斯洛伐克、波西米亞將成為德國的糧倉,向帝國供應必須的農產品,斯堪迪亞半島與巴爾干諸國向帝國提供工業原料,比利時盧森堡等低地國家為帝國加工產品,法蘭西將全面農業化,成為帝國農產品與各種礦產資源的重要產地,整個歐洲將在德國的系統管理下,建立起一個以柏林為核心的超級經濟體,所有的工業、農業、商貿與金融都將在德國的主導下有序的得以進行。 這只是希特勒龐大設想中的第一步,等到實現這一切的時候,他的千年帝國才算是建立起了雛形。希特勒的最終目標是征服整個世界,使日耳曼人成為獨一無二的統治民族。 現在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個狂人在白日做夢,但在當時卻得到了一大堆“聰明人”的熱烈追捧,這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完全是由于當時德國的真實環境所造成的。 希特勒牢牢的把握住了德國人的心理,他對日耳曼人的民族性認識很深,第一次世界大戰并沒有傷及德意志帝國的靈魂,倒下去的德國巨人無時不刻想要發泄仇恨。一個習慣了接受權威領導的國家,一群生活在苦難與貧困中的民眾,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英明的獨裁領袖,帶領他們引導他們,指出他們以目標,賦予他們以希望,打破協約國施加在身上的枷鎖,重新奪回民族的自尊與榮耀。 希特勒的突然死去,導致他成為了德意志民族的英雄,毫無瑕疵的偉人,繼承了他所擁有一切的徐峻,同樣也繼承了他所肩負的責任。 “工業改造不能中斷,這是已經確定下來的。”徐峻看著面前的報表說到。 “我的元首,這個問題可以暫時擱置。現在新注入的資金已經就位,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合理的加以分配。”沙赫特揉著太陽穴回復到,這段時間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了手頭上的工作中,畢竟是年歲不饒人,他發現體力與精力已經大不如從前。 因為徐峻的介入,德國從法國占領區獲得的戰利品并不如歷史上那樣豐厚,法國的賠償金雖然數量可觀,但是也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籌備出來,否則法國的經濟將會立即崩潰。不過相應的,對于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這批國家,徐峻下手卻比希特勒還狠,這些國家倉促間轉移到法國的黃金與外匯儲備全都落入了德國的手中。這可是相當大的一筆資金,足以彌補德國在債務上的窟窿,徐峻已經下定決心,哪怕是那些國家日后拿出證據來追討,德國也是堅決不會承認的。 德國對英國的征服更是變成了一場盛宴,徐峻獲得了一大批額外的戰利品。而且與歷史上不同的是,隨著英國的投降,歐洲戰爭基本已經結束,節省下了一大筆戰爭消耗上的支出。 實際上,在徐峻的這個時空,德國在歐洲戰爭中獲得的戰利總額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希特勒德國。光是扣押的外匯與無記名股票就足以償還所有到期的債務,或許還能有所結余。同時德軍在占領國的國家銀行里繳獲了大量的債券,其中很多就是德國自己發行的,這些錢當然無需再予償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