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紅色三號,找到他們了,在我們三點鐘方向,往下看。”耳機里傳來了第四小隊長機的聲音。 無線電信號受到了輕微的干擾,飛過奧斯塔爾峰之后就出現了一些莫名的靜電噪音。漢斯.沃爾夫岡中校向座艙一側探了探頭,尋找著部下報告中的友軍蹤跡。 “確實是他們,讓我們上去打個招呼。”沃爾夫岡伸手抽緊了氧氣面罩的綁帶,左右搖擺了兩下機翼,示意部下做好跟隨長機改換航向和高度的準備。 第五十四聯隊一周前才調到奧地利,要知道當時轉移一個主力飛行聯隊,可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容易的事情。 德國空軍的飛行大隊基本上都有自己專屬的機場,他們可以從當地招募兵員以及獲取日常的給養,平時聯隊里的三個大隊分散駐扎,只有在作戰時才會集中在一塊。 主要是因為當時德國的空軍基地規模都不是很大,只有少數幾個基地能夠供應聯隊級別的部隊使用,因為這需要集中大量的物資儲備以及地面勤務人員,同時也會給行政管理上增添額外的壓力。 其實當時大部分歐洲空軍都是一樣,盡可能的把空軍單位分散開來安置,既減輕了機場基礎設施與后勤系統的負擔,同時也保證了部隊的正常生活與訓練。 飛行隊的轉場可是一項很考驗行政與后勤系統軍官能力的工作,這可不光是安排一條安全便捷的航線那樣簡單的工作,地勤與行政人員將帶著各大隊的零件備品與技術裝備提前出發,前往目的地機場做好入駐準備,同時各大隊還需要聯系安排中途停留休整的機場,安排好飛行員在當地的食宿。除此之外還有導航、通訊、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都要提前安排妥當,比如申請轉場飛行時的專用頻率,安排沿線各導航臺的引導工作,確認各空中管制區指揮交割地點以及挑選出一堆途中出現問題時可以選擇的備降機場。 光是需要提交的報告申請和填寫的表格,就足以讓聯隊的行政軍官們兩眼發黑腦仁發脹了。但是一旦飛行隊開始轉場,整個行動就無法停止下來,所以必須在發生問題之前,提早做好萬全的準備。 由于大部分地勤裝備和補給物資無法空運,第五十四聯隊的大部隊占用了整整兩列貨車,從溫暖的法國海岸到寒冷的奧地利,幾乎穿越了大半個歐洲,到達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后,又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時間,調動了陸軍兩個汽車團,才把所有的物資和人員運到了城外的機場,整個行程超過一千兩百公里,前前后后在路上耗費了差不多兩周時間。 為了容納JG.54的一百二十六架各型飛機,空軍的基地建設工兵團在這里已經忙碌了大半個月,總算趕在聯隊到達之前,在原本機場的周圍,修筑起了三條嶄新的野戰跑道以及整排高大的機庫,因為優先建造的是軍用設施,所以直到戰爭爆發時,供聯隊人員居住的營區還沒徹底完工,以至于此時有相當數量的后勤人員暫時只能居住在搭建在跑道邊的帳篷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