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一鳴和譚紅梅采用先大再小的走訪政策,先去東陽村最大的三家種棗大戶走訪。 其中有一家的棗子,足足有上千斤,都用水缸扣著。 譚紅梅和這個棗農說了想要采購醉棗的事兒,讓張一鳴覺得有些不太高興的是,按照譚紅梅的說法,在東陽,一斤醉棗最多也就賣三毛錢,甚至還要更便宜,可是這家竟然直接給譚紅梅和張一鳴報出了六毛錢的采購價格。 張一鳴知道農民不易,但是不應該拿不容易當成獅子大開口的理由。 最后,張一鳴和譚紅梅選定了另外一家棗農還有幾個家里存棗量相對比較多的散戶。 兩毛五的采購價,有多少拿多少,直接給現金。 這個價格一出來,整個東陽村都熱鬧起來了。 最開始要六毛錢一斤的那家棗農急吼吼的找到了張一鳴和譚紅梅,表示愿意以兩毛五的價格出售他們手里的醉棗。 但張一鳴拒絕了。 這世上不是隨時都有后悔藥的。 他采購醉棗雖然還是為了試探市場,并不一定就真的能夠大批量的生產,可即便如此,對于這種人他也不想合作。 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這一次你和他合作了,早晚他還會在不為人知的時候給你來一招釜底抽薪,他不想給自己埋隱患,畢竟他是做生意,不是做慈善。 在采購醉棗的同時,張一鳴還發(fā)現了一件事,那就是東陽村除了醉棗很多,山貨也出奇的豐富,特別是紅蘑。 在北方,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小雞燉蘑菇,而小雞燉蘑菇這道菜的精髓其實并不是雞而是蘑菇,最上等的蘑菇就是紅蘑,其次是榛蘑。 而曬干的紅蘑在通遠縣的市場,即使是1994年,要價也在十二三塊錢一斤,東陽村的干紅蘑則只有三塊錢一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