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張河山肯定是見不到大老板的,但是年底的時候,譚紅梅給張河山包了一個一萬塊錢的紅包,說是大老板的意思,張河山拿著紅包,人就像是傻了一樣。 他一個被迫下崗的維修工,何德何能能夠得到大老板如此的重視和對待,他覺得自己就是當牛做馬也沒辦法報答大老板的知遇之恩。 在醉棗銷售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張一鳴趁熱打鐵,和之前的幾個棗農分別簽訂了定向收購合同,保證每年從他們手里收購固定數量的醉棗,對方必須要保證醉棗的質量,一旦質量不達標,合同隨時終止,這樣的好事從天而降,這幾戶棗農頓時成了全村羨慕的對象,最開始的那個報了6毛錢一斤的棗農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一股火冒出來,直接倒在床上起不來了。 秦芳在八月底就回家了,到了年底,張河山又去接,秦芳卻沒來,說是家里養了兩只老母豬,過年的時候可能下羔子,離不開人。 最后,在張一鳴的見一下,一家人直接去了鄉下老家。 張一鳴躺在燒的熱乎乎的炕頭上,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還有院子里的那棵早已經光禿禿的杏樹,想起了爺爺。 他其實想過,如果自己要是重生在五歲的時候就好了,那樣就還能見到爺爺,哪怕只要再和爺爺在一起待幾天也是好的。 就是在這棵杏樹下,爺爺曾經抱著他讓他看天上的星星,前世今生,轉眼數年,張一鳴甚至不太記得清楚爺爺的樣子了,可是對爺爺的思念卻在這個冬日無比的深刻。 因為兒子媳婦兒一家都過來了,秦芳尤其的高興,屋里屋外的忙活,好像一下子年輕了不少。 張一鳴沒事就在村里轉悠,只不過他前世來奶奶家的次數本來就不多,加上奶奶前世里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就離世了,他就再也沒有來過這里,所以對一切都比較陌生,倒是不少鄉親認出了他,熱情的邀請他去家里做客。 過年這天,秦芳做了十二個菜,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應有盡有,好像恨不得把眼睛能看的著的所有的東西都弄到桌子上來。 這頓飯,自然是吃的溫情濃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