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伴隨板房學校正式完工,看著一排排只待開學的校舍,很多出山到鎮上的山民,都會特意跑學校這邊看看。在這些山民看來,學校修的真心很漂亮。 可唯有沐正峰清楚,這種板房學校更多只是過渡。真要想讓十村八寨的孩子,搬入真正的學校,他跟十村八寨的山民,還需繼續努力賺錢才行。 建一所泥磚澆鑄的學校,相信成本肯定不會低。好在先把學校建起來,將來籌建新校區再想辦法。唯有讓山民轉變意識,他們才會明白知識的重要性。 令沐正峰欣慰的是,從學校籌建到落成,雖然花了他二十多萬。可學校建成后,十村八寨的山民還有話事人,包括那些寨老都覺得非常滿意。 從各村寨運來的桌椅板凳,也陸續搬進教室。站在外面,看著屋里整齊的桌椅,很多家里有孩子的山民,都恨不得立刻把孩子送過來,讓孩子在這讀書。 反觀召集各村寨話事人的沐正峰,卻領著他們來到宿舍區道:“這是將來孩子們的宿舍,每間房最多安排十二個孩子。暫時條件有限,只能讓他們睡大通鋪。” 指著房間兩邊,沐正峰告知后面需要在這里用木板搭床。至于孩子蓋的被褥,自然都由家長從家里帶過來。六個孩子睡一邊,倒也不會顯得太擠。 很快有話事人就說道:“這房間看上去蠻大,多睡幾個孩子也無妨吧?” “最多十二個,人太多鬧的慌。加上宿舍,還要放他們的個人物品,這條件已經算將就了。不做高低床,也是考慮到有些孩子小,睡相不好容易從床上掉下來。” “那倒也是!這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 在這些話事人眼中,學校條件確實不差,有些地方甚至比孩子在家都好。除公共廁所外,還安裝有鍋爐房。到了冬天,在學校的孩子甚至還能安排洗澡。 而食堂這邊,沐正峰也很直接的道:“每天五百個孩子在這吃飯,至少需要聘請三到四個人負責食堂這邊。這一塊,你們看誰家條件困難,可以推薦一下。 工作期間,每個月工資五百。那怕放假,照樣能發工資。只是在食堂工作的人,首先要勤快愛干凈,炒的菜做的飯,也要讓孩子們滿意。 一句話,來這干活的人,一年可以賺六千塊的工資。但這錢,我希望給的值,而不是人來了食堂,光拿工資不干活。做不好,我也會趕人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