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也沒有證據證明它不存在。 它其實是科學家們為解釋地球周期性物種大滅絕的原因而假設出來的一顆太陽伴星,該星是一顆矮星,距離太陽50000至100000個天文單位,大概也就是奧爾特云的距離。 如果那個光點是這貨,那么它可能就是造成地球文明不斷滅亡更迭的幕后元兇,包括6500萬年前著名的恐龍滅絕事件。 該伴星推斷其公轉周期為2600萬年,在距離太陽0.8到1.4光年的距離上游蕩,在它的軌道進入奧爾特云并到達近日點時,周期性地通過其引力影響,改變奧爾特云內部彗星和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導致部分彗星和小行星受引力影響進入內太陽系。 其中進入內太陽系的少數彗星和小行星受地球引力影響,被地球捕獲,成為近地小行星,部分體積較大的彗星或小行星受地球引力作用,周期性的撞擊地球。 地球每一次遭受規模較大的撞擊,都會使內部環境發生劇烈變動,溫度急劇上升,以至生物大規模從地球上滅亡。 而且銀河系中有大量的恒星都是雙星或者多星系統,多一顆伴星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鮮事,那么如果太陽系也有一顆的話,就會很好解釋一些之前無法解釋的天文事件發生的原因了。 并且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朝某個方向加速運動,只用銀河系總體對太陽的引力則不能很好解釋這種加速現象,有的學者就提出太陽的加速運動正是由某顆伴星吸引的結果。 還有太陽系之內的一些罕見引力現象,似乎也能證實太陽系外還有一顆我們沒有發現的大星,其中重要的一條線索就是冥王星軌道外的一顆矮行星——塞德娜,其軌道偏心率極大,近日點和遠日點分別為76個天文單位和975個天文單位。 這種驚人的偏心率似乎可以間接證明這顆星的存在,當可能存在的涅墨西斯星運行到近日點附近時,這顆矮行星則可能被太陽引力和涅墨西斯星引力同時影響,從而使其公轉軌道和偏心率受到影響。 當然,這一切的說法都還是假說,人類至今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這顆星球是否存在,反正科學家們已經吵吵了很長時間了。 這種現象,歸根到底還是人類的天文技術不夠發達,連太陽系的秘密都無法搞清楚。 如果這次董晨這邊陰差陽錯發現了這顆神秘的天體的話,那也不得不說是一個大發現。 “……只是,這顆星球要2600萬年才會達到接近一次太陽,距離下一次達到近日點少說還有1500萬年,這個時候就進入了一光年距離,是不是有點太早了?” “它在地球文明正在經歷大過濾器的時候出現做什么,還正好讓我們給拍到了……” “這尼瑪不會也是大過濾器的考題之一吧?!” “畢竟有猜想也認為,如果復仇星真的存在,那么它肯定也會受到周圍其他恒星的影響,周期時間不會是標準的2600萬年,可能會有多種環繞軌道,周期時間也不可能確定到2600年,可能更短,也可能更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