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拍電影這一點,邵西還是很有前瞻性,畢竟未來科技發展,特效多了,大家接受能力也強了。 邵西這樣想,想寫什么也就不受約束。 這次穆驚蟄生病,他感觸很深,現實太殘忍,所以他創造了一個有奇跡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人就算得了不治之癥也是可以治好的,一般的病吃藥,嚴重的說治不了的病,用愛來康復。 只要有舍不得你死的愛你的人,他們的愛會發電,一點點的祛除病人痛苦,所以專門有個用愛戰神病魔的機構,里面有可以用愛發電的機器,每天堅持,將藥丸充滿愛之后,病人吃下就可以康復。 病越重,需要的愛越多,人越多也越好,還有好心人貢獻愛,就像是獻血一樣,做好人好事。 邵西的主人公,是以穆驚蟄為原型的,但并不是一個母親,而是一個孤兒院的院長,院長做了很多人的媽媽,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給他們很多愛,給他們祛除了很多病魔。 很多小孩為此為她活下來,可后來她病了,很嚴重的病,需要的愛超出了正常范圍,所以即便在愛能創造奇跡的年代也很難。 孤兒院還留下的孩子都奉獻了愛,也有好心人士幫忙,但是依然杯水車薪,只能緩解一點痛苦,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一個小姑娘不想讓院長媽媽死,后來嘗試和之前走出去的小孩們聯系,院長年紀大了,她帶大的孩子,最大的已經三四十,早已成家立業。 有部分人一直再做公益聯系,但大部分人早已經失去了聯系,因為大家都要上班,都是普通人,沒有那么多錢做好人好事。 小姑娘一個個聯系,一家家跑,結果卻一般,就在她失望之際,老院長曾經救過的一個哥哥因為是記者,所以寫了老院長的故事,呼吁所有人回來救老院長。 中間經歷了不少磨難,但最后的結局是大家將老院長救過來了,所有從孤兒院出去的孩子都回來了,還有很多好心人。 穆驚蟄不知道為什么邵西會用孤兒院院長這個職位,也許是因為縣城的孤兒院吧,免不了讓她想起現代的日子。 邵西具體的還沒寫完,但是故事大綱,穆驚蟄知道。 這就是邵西的思考方式,天馬行空,非常敢想,聽著故事總體是好的,可是看了前半部分邵西寫的,就會發現,這并非一個純粹溫暖的故事,而是一個很現實的故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