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是,你就是再做好人,你也不可能避免這種。 就比如女性,很多人你突然被人性騷擾,并不僅僅是因為你穿著暴露,就是恰恰遇到了變態。 再或者還是女性,有些晨跑遇害的,你能說有些路不安全我們就不去跑了嗎??? 只能說犯罪的人隨機犯罪的恐怖。 也恰恰如此,豆乎上,很多人覺得李曉明就應該殺掉,而且應該凌遲處死,不僅僅應該把他殺掉,甚至他的家人也應該遭受到懲罰之類的。 但是,有一部分人卻是覺得很多時候媒體也是要負一些責任的。 想一下,李曉明的媽媽說的話。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以前就覺得說,小孩子生病啊,吃不飽,沒錢付賬單這樣,就覺得那日子過得很凄慘了。可是后來才發現說,再大的折磨和悲哀都比不上自己變成殺人犯的媽媽。 可憐天下父母惡,因為成為殺人犯的媽媽,因為成為了殺人犯的父母,所以在李曉明的爸媽開始進行道歉,他們想的是去賠償受害者,他們想的是去下跪道歉的時候,媒體卻并沒有打算如此放過他們。 對于媒體來說,還有什么比流量是更重要的東西呢?? 更何況,媒體不愿意報道他們的歉意和實際行動,也沒興趣了解他們在遭受社會輿論打擊之后的悲慘生活。媒體只是熱衷挖掘邊邊角角的八卦消息,試圖找到李曉明的變態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聯,因為吃瓜群眾想知道的就是這一切,為了迎合受眾,大部分的媒體就成了無良媒體。 這種行為和一些網上的所謂的吃瓜群眾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同。 在這方面來說,可以說李曉明的爸媽同樣是受害者。 另外一方面,這就是豆乎在討論最多的。 就是關于那個律師做的事情,身為李曉明辯護律師王赦,他卻是想要挖掘背后的故事,他想要去看一下到底造成這一切是為了什么。 但是,不僅僅劇中的人不理解,就是網上很多人同樣也是覺得不理解。 “我不想要知道一個殺人犯為什么會變成殺人犯的,任何時候,當一個殺人犯向弱者出手的時候,當一個殺人犯向孩子出手的時候,在我眼里,他和畜生沒有什么區別。” “我只是想要告訴大家,我只是希望媒體可以知道這么一個殺人犯我們并不想看他背后的報道,我們更不想要知道他為什么變成殺人犯,然后他曾經是多么老實的一個人。” “是的,我們就一個條件,希望這些畜生去死。” …… 就像網上在呼吁著,在罵的一樣,劇中,其實王赦同樣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 在大眾的眼中,李曉明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大眾沒有辦法理解王赦,認為王赦是想要幫助這個殺人狂魔,所以大眾對于王赦的行為是唾棄的,王赦受到了很多人的辱罵,遭受了嚴厲的網絡暴力。甚至王赦懷孕的妻子也被人發私信,威脅其妻和年幼女兒的人身安全。 是的。 大家認為王赦同樣是個神經病。 與此同時呢,王赦的妻子,對于王赦總是為壞人辯護不解也不滿,不理解丈夫的工作,覺得殺人犯和精神病患都應該被關起來,遇到精神病人熱心幫助的第一反應是抗拒,由于抗拒而導致的流產。 總之,可以說關于劇中的人物是有一些合理性的,但是與此同時呢,在劇中,最后一集《未來的樣子》中,美媚找王赦懇談,希望找回當初帥氣自信的先生,王赦開始尋找李曉明事件的受害者,希望讓李家父母當面致歉修復傷痛。喬安昭國一家人去度假,喬安終于坦然面對失去天彥的心情,也思考自己媒體人的角色該何去何從。喬平、一駿在思聰事件的刺激下,達成未來新共識。 總之呢,這么一部劇,大家討論的重點會各不相同的。 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網劇在第二天評分直接達到了9分。 這么一個評分可以說很多人覺得并不意外,而且是真正的不意外,因為大家認為這么一部劇或許會不同意一些情況,但是再不同意,這個劇都是不錯的。 同時,大家更是互相在說,我們永遠不要成為那種人。 總之呢,這么一部劇,大家討論的重點會各不相同的。 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網劇在第二天評分直接達到了9分。 這么一個評分可以說很多人覺得并不意外,而且是真正的不意外,因為大家認為這么一部劇或許會不同意一些情況,但是再不同意,這個劇都是不錯的。 同時,大家更是互相在說,我們永遠不要成為那種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