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生?!” 之前各家論道的時候,扶蘇、趙高聽了那么多,其實沒有幾句真正的引起了他們的重視。 當然不是因為各家的理論不值一提,恰恰相反,他們每個人所說的都是前人智慧凝結,一宗承繼之法,不敢說是通行天下的真理,至少在一部分的范圍內是絕對有可取之處的。 然而,就算各家所說都是金玉良言,只因他們所奉行的,并非是如今這個大秦帝國的主人選擇的道路,那就并不會被趙高等人真正關注。 可是現在這“長生”二字,卻正是那位帝國之主,最近這些年來最心心念念的一件事情。 至于伏念、勝七、公孫玲瓏等人,一聽長生,則大抵露出些不以為然的神色,大約已經在心中,將方云漢歸于陰陽家云中君之流,蠱惑人心、于世無濟的方士。 “長生之道,在于和。” 方云漢沒有理會他們的神態變化,喝了口酒,滿不在乎的說了下去。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天地大道。放之于個人,譬如五臟和于五谷之氣,是生命之基。口鼻和于水風之氣,是生命之樞。記憶和于先輩教誨,使人格初成,自我初醒,是生命之諦。心智和于人事經歷,自我體驗,漸有別于初教,是生命之悟。” “放之于天下。軍心與民心和,能死戰不退,固若金湯,是守元。私心與公心和,能政令通達,體恤民生,是固本。師長之心與徒眾之心和,文理傳繼,代代追溯,能勤修舊典,不致失落族脈精神,為外敵所竊取。懷古之心與務實之心和,能隨世事變遷,除舊迎新,變化壯大。” 他說到最后,把左手葫蘆抬起,拇指扣住葫蘆腰,其余四根手指,一根一根伸直,每伸直一根手指,就說出一個名詞。 “守元,固本,勤修,納新。” “無論個人、幫會、學派、王國,有此四者,就能不失自我,永具新意,生機無限,可謂長生。” 公孫玲瓏聽罷,先嘀咕了一句:“原來是這樣的長生,聽起來像是道家、儒家、農家,各取了一些。”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圣人能不凝滯于物,而與世推移。” 伏念點頭贊同,“道長所說,其中部分看法,確實與儒家有暗通之處。” 扶蘇拍了拍手,道:“也有部分,合于道家無為而治的理念。但是把這些看似尋常的地方,從道長所說的這個角度去看,也是別有一番新意。” “此是長生之理,而能稱為道的,不但要有理,更要有法。” 方云漢那左手伸直的四指一合,緊扣住了酒葫蘆,指尖與葫蘆出的時候似乎發出低微的聲響,“貧道既然稱道,自然有理也有法。” 理是思想,法是方法。 “長生之法?”趙高輕笑了一聲,“道長這句話,未免說的有些托大了。” “從西周那位統一四夷,西征昆侖的國君,周穆王開始,歷代以來,能見于史冊的尋仙問神求長生的事跡,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真正的長生之法流傳下來。” 這個羅網首領、中車府令的雙手攏在身前,右手上黑色的指尖敲打了一下左手手背,像是以這個動作提醒了自己什么東西,帶笑轉口道,“唯有如今始皇帝陛下,尋得真正陰陽家煉藥高人,得悉東海仙山有長生寶藥,才得見長生不死的坦途。” “難道道長所說的長生之法,也是那東海寶藥嗎?” 方云漢輕哼一聲,散漫道:“長生藥之說,虛無縹緲,而貧道所說的長生法,是個人修持之法,在座的人大多都是通曉修行的高手,只要點破那一處關竅,自然知道真偽。” 扶蘇眉宇之間擰了一下,道:“如果道長真有仙山寶藥以外的長生之法,可否細說,是所謂尸解成仙之術,還是……” “并非尸解,能長生也未必就等同于成仙。” 方云漢塞上酒葫蘆,將其掛在腰間,一拂袖,道,“貧道剛才就已經說過,長生之道,貴在一個和字,只要人體精元與內氣完全和暢一體,相互轉化時毫無掛礙,就時刻可以以內氣修補精元,體魄圓融無損,活個幾百年不是問題。” 扶蘇一怔。 乍一聽好像確實很有道理,幾句話就說明白了長生的原理,但是仔細想想,這話說了等于沒說。 墻外小船上,逍遙子同樣聽到了這一段話,他若有所思,傳音問道:“正所謂煉精化氣,所謂內氣,本來就是從精元轉化而來,難道,這二者之間,還不算是和暢一體嗎?” “你們錯了,內氣并不是直接由精元轉化而來的。” 說到這一件事,方云漢左手負在身后,漸現出幾分神采飛揚之色。 “人生于天地之間,眼耳口鼻,以及諸多細微處,其實無時無刻不與萬物交應,煉精化氣的實質,是將這種交換呼應,調整至最佳狀態,順勢積存從外界流入人體的有益元氣,而剔除有害元氣。” 他心中最近這段時間,其實正因為弄清楚了內力來源這一件事,而感到有些自得。 之前從蓋聶那里,得知了這個世界關于武學的境界劃分之后,他對照自己從前在各世界之中所得的武功心法,尤其是主世界的一些理論,就陷入了一種苦思的境地。 按照主世界的說法,內力最初始的時候,是因為存神觀想,以精神催眠了肉體,煉假成真,形成了這么一種真實存在的能量。 然而,如果跳出主世界的體系,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一般人剛開始練內力的時候,精神力度還很微弱,這種精神層次,真的可以催眠自己的肉身嗎? 這其中就有一些解釋不通的地方。 而如果按照這個世界的普遍說法,內氣是從精元轉化而來,豈不是說,內力的增長是在不斷壓榨肉身體魄?那換一種說法,豈不是表明,這個世界內功練得越快、內力越深的人,體魄越弱? 這顯然也跟現實情況不相符。 方云漢又結合呂洞賓那些功法,憑他現在的武學悟性,枯坐了兩日兩夜,才感應到最細微的那一層,理清其中要點。 其實,哪怕是完全沒練過武功的人,甚至是一只螞蟻一塊石頭,只要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都在不斷與外界的其他事物,發生信息上的交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