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緯線并不是實際存在的東西,但是落在方云漢身上的力量,卻是實實在在的。 那些線條所攜帶的,并非是簡單的切割傷害,或者是捆綁的壓力,而是一種彌廣彌深,仿佛要把方云漢從這個天地之中分割出來,飄離在外的異力。 方云漢右臂之上血紅色的光珠一轉,輕微的骨裂立刻愈合,緊接著,血光便膨脹,從他右臂周遭化作圣火,隨著他揮掌的動作,奮力一振。 下方的唐介靈手掌在鏡面之上一抹,銀白光滑的鏡面,頓時變得一片昏昧,空空蕩蕩,仿佛從一面明鏡,變成了一個井口。 聚集在方云漢身體周圍的密集線條,立即隨之變化,微微扭曲,形成了一個球體。 約束的力量乍然消失,圣火橫掃一周,什么都沒有碰到,只有方云漢周身毛孔,突然傳來緊仄的感覺。 那是氣壓的劇烈變化,形成的影響。 在這個球體之內,空氣不復存在,塵埃也消散無蹤,方云漢所存在的這一片空間,變得格外干凈、明亮。 “去往云霄之外,墮入一場沒有盡頭的苦思吧?!? 空桑教主手中昏昧的鏡子往上一舉。 一股渾渾漠漠的力量,從鏡面之中涌現出來,扯動天上地下的虛幻線條。 籠罩著方云漢的那個空無球體,在無數線條或拉扯或排斥的共同作用之下,轟的一聲,向上飛去。 世上的任何物體往上拋出,都應該會在重力的影響之中,滑落下來。 但是方云漢此刻所在的這個球體,卻一反常態,像是完全無視了重力的影響,越飛越高,越飛越快。 在他上方的空氣,就像是一片巨大的水流,被這個球體破分開來,留下一道潔白的浪花軌跡,豎直向天。 這道痕跡,在茫茫夜色之中,極為醒目。 等到他已經比云守峰的山頂高出一千米左右的時候,這條軌跡最下端的氣浪,才膨脹擴散開來。 隨著速度的增加,在方云漢的視野之中,大地上的一切都在飛速的縮小,視野在變得寬廣。 “哈?這什么怪招,把我當衛星放了??!” 方云漢腦子里面,情不自禁的生出一個古怪的念頭。 他感覺,自己現在不像是被一個人給攻擊了,而像是被星球自轉的運動給甩飛出去了。 人能夠依附在星球的表面生存,大自然施加的各種力,都是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而這些經緯線,就是屏蔽了其中一部分的力。 此是《白帝經緯圖》所述, ——流亡之境! 空桑教在上古之時,名動天下的一大絕招。 上古年間,能夠達到第四大境界的強者,是非常難以被殺死的。 練武功的到了這個境界之后,呼吸與天地協同,一念起時,逆奪乾坤靈氣,也不在話下,生命力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 練法術的到了這個境界之后,神魂離體,能把精神的力量凝練到如同真實物質,上天入地,穿山遁海,無處不可去。 除了規模浩大的正魔之戰,平時,就算是兩三個天地之橋的高手,聯合起來,埋伏另一個同境界的敵人,也未必能將對方重創,更別提將之永遠埋葬。 而流亡之境這一招,之所以有莫大的威名,正是因為當年的空桑教主,曾經利用此招,先后三次,憑借一己之力,將三名天地之橋境界的敵人,拋向九天之外,再也沒能回歸。 那個年代,部分絕頂高手,已經對云霄之外的環境,有了一定的探索,他們知道第四大境的人,就算是扔到天外太空,也絕對不會死。 但是,如果是并非自愿飛天,而是被拋入了虛無的方向,那么想要在有生之年,精準地返回這片大地,也是希望渺茫。 這樣漫長無邊際的放逐,跟殺了他們,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云守峰上,空桑教主仰望著沒入夜空云層之中的那個球體,手里的鏡子,仍涌動著昏暗不清的光暈,心中暗想:這一招果真精妙,不愧是當年空桑教…… 嘩!??! 高空之上一輪彎月,明月一側,忽然傳來如同瀑布倒懸的聲音。 那一塊區域,一片厚重的云層被攪動起來,剎那間形成一個空洞,并且在飛快的擴散。 那是因為云中的水汽被徹底蒸發成了氣態,變成了透明的狀態。 伴隨著這個空洞飛快擴張的,是一張純白的太極圖。 被拋射向天的球體,位于太極圖的中心處。 整片月夜之下的云海,都像是與這個空洞、這道太極圖,形成了聯系,一同牽扯著那個球體,將其向上沖刺的速度,層層減緩。 空桑教主面上的神色一緊,縱身而起。 山頂上分布的一道道經緯線,仿佛一個極具彈性的大網,將他從這山巔之間,彈射向上,速度竟然也不比剛才的球體慢上多少。 那一條由球體造成,從山頂延伸向天的蒼白軌跡,正在節節膨脹,旁邊又有一道緊緊與之相貼的軌跡,向上飛快延長。 在飛速攀升的過程中,空桑教主手里的鏡子,以背面的銅環為中心,旋轉起來,鏡子的邊緣,模糊成一圈青銅光環。 夜空下廣袤澎湃的天地之氣,在這寶鏡高速旋轉時,聚集過來,經過青銅光環的過濾,匯聚在鏡面之中,形成如同水波一樣的純凈能源。 不過,在空桑教主飛到一半的高度時,他的目力,就已經透過高空中的那道太極圖,發現太極圖中心的球體,已然崩解。 平生數百年,歷經萬千戰斗的意識,讓他不假思索的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翻身一掌,推出寶鏡。 恰好在這一刻。 有一道璀璨的光痕,從那個球體之中迸射出來,在高空中劃過一個飽滿的弧度,從上而下的繞過了半個圓圈,擊向空桑教主。 一柄全由白色火焰形成的劍形,撞在了寶鏡前端。 經過剛才那個弧形運動的緩沖,方云漢已經徹底的擺脫了剛才被經緯線排斥、蒙蔽的那種負面狀態。 這一劍是在弧形虹光的末尾,帶著渾然天成,瓜熟蒂落的絕妙姿態,利落的切開了從寶鏡之中噴射出來的熾亮水波,如真如幻的劍尖,抵在了鏡面之上。 唐介靈左手在身側一抓,故伎重施。 一瞬間,那種像有萬千根無形鋼針管道,同時扎在白色焰光之上的情況,再度出現。 純白的烈焰之劍,隨之凝滯,耀眼的劍身之上,出現數不清的陰暗斑點。 每一個斑點,都代表著一小股能量缺失的方向。 但是下一刻,這烈焰巨劍的“外殼”,竟自行解體。 無數螢火蟲一樣的微小劍氣,順著那些經緯線引導的方向,旋斬過去。 被動的抽取和主動的斬擊,完全是兩種發展。 無形的經緯線引導渠道,被這些微小劍氣,一股作氣的沖擊至紊亂。 而“外殼”崩解之后,這把烈焰之劍內中,一股更淬亮的劍氣顯化出來。 “跟我戰斗的時候,同一個招式,不要重復使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