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實證明,天下會這六百多個分舵舵主里面,沒有一個會愿意為了已經死去的雄霸,而去挑釁一個勝者的威嚴。 這也很正常,畢竟天下會創立至今,也不過就是三十年的光陰,雄霸一手打下這樣廣闊的疆域,昌盛的基業,又哪來什么時間去跟他那些手下們交心論義,他所用的,一向是迫之以威,誘之以利。 在這樣的手段之下,能活下來,并且成為天下會舵主的人,自然都懂得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 再說了,別說是他們這些分治于各處的舵主,就算是雄霸的徒弟,除了一個最小的不知所蹤,也無人在意之外,另外兩個,不也心安理得的投靠了西楚龍庭之主。 秦霜和懷滅,甚至還擔任著原本的職位。 如此一來,只要忽略掉他們換了個幫主,這個以天山為中樞的巨頭級勢力,好像各方面都沒有發生什么變故,各地治下依舊安穩。 當然,也有人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好了許多,比如說——泥菩薩。 他將自己從前建造、整理的那些東西,全都交給方云漢之后,幾乎可以說是恢復了自由身,終于不用一年到頭,都悶在那個小小的山腹之中。 只要他想,隨時可以去與自己的家人團圓了。 只不過,也是出于保護自己的考量,泥菩薩并沒有選擇請辭,活動范圍也只在天山群峰之內。 “不過,不管是雄霸還是這個人,都一樣喜歡閉關啊。” 帶著自己家人出來野炊的泥菩薩,在草地之上,回望天下第一樓所在的那個方向,發出這樣的感慨。 云霧繚繞之間,九層高樓仿若洗凈了一身塵俗,清寒沉默的立在山巔。 樓內的方云漢,身前縱向懸浮著雷刀,紫艷艷的霞光,如同有自我呼吸一樣,在刀身之上明暗起伏,與他共感。 那五分之一的心神意志,已經徹底固化在雷刀之中,很難收回來,不過,這樣時刻近距離的共感交流,也有助于方云漢將心神上的折損,盡快的恢復。 關于各類修行典籍,甚至只是尋常的形容之中,常常會有識海、心海的說法。 武功練到了現在這種程度,方云漢的心神意志,即使殘損了一部分,在平靜下來的時候,也真如瀚海之遼闊,可以有條不紊的容納、推演著龐大的訊息。 那種不可控的、窺探未來片段的能力,被他漸漸轉化成純粹的武道靈感,用來結合新得到的理論,回味與雄霸的一戰。 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天哭經》的感悟也越來越深刻,隱隱間覺得,當初道狂恐怕是走上了一條歧路。 并不是說那條路的前途就不夠廣大,事實上,如果道狂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的話,也許他那條道路的前景,并不遜色于留下《天哭經》的倉頡老祖。 但是畢竟道已不同,走到了另一條路上的道狂,是不可能再看到《天哭經》這條道路上,最后一層的風景。 那是倉頡老祖藏的最深的一段訊息,卻是——示警! 嗆! 雷刀發出低吟。 方云漢眉心一緊,單指點在額頭,鎮壓著剛才解析出來的那段意象。 那其中,蘊含著一股深沉的兇亡之意,綿亙萬古,纏繞在人類的史冊中,甚至更遠遠超前于人類誕生的時光。 “千秋大劫?!” 那是倉頡老祖曾經參悟出來的一段真相。 在無窮的未知之中存在著很多世界,大多數有人類存在的世界,環境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五行元氣流轉中,偶爾形成的天災,往往就是人們所需要面對的最大災害。 但是在這個世界不同。 在這個世界還沒有任何一種生命誕生的時候,因為一次極端的巧合,時空發生了一點扭曲。 這一點扭曲的時空具備獨特的結構,并沒有被天地自然順勢修復,反而漸漸擴張成了一個時空概念異常模糊的界域。 在那里天地時光,神魔萬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都如同空無,沉浮在迷霧之中,倉頡老祖,便將之稱為,九空無界。 九空無界與現實世界,是緊密連接著卻又有隔障的,就算是千百年才出一個的絕頂強者,也需要一些思想上的覺悟,與獨特的機緣,才能夠觸摸到那個界域的存在。 所以,從表面上看,九空無界并不會對現實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實際上,經過倉頡老祖的參詳,發現正因為九空無界的存在,這世間萬物的一點本源靈性,都會變得更堅韌,得以延續更長的時間。 身死之后,魂消亡了,卻還會有一點執念不散。 這些念頭游蕩在世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從冥冥之中降下劫難。 或許是有魔王應運而生,或許是有兵禍萬里的大動蕩,或許是自然的災難提前降臨,寒冰封殺萬物,甚至可能會引動九天之外的某些東西,形成超出人世的大劫。 在大約六千五百萬年前,這世上還沒有人類,只有各種龍獸,橫行于大地,翱翔在天空,霸占著海洋。 它們的軀體大多非尋常人類所及,智慧雖然未必有多高,意念的總量卻也天生強大。 生生死死之中,億萬龍獸的爭伐念頭,很快就積累到了足以形成大劫的程度。 于是…… 方云漢緩慢的眨了眨眼睛,雙眼之中浮現出古老的景物。 ——星辰墜落,轟擊大地,萬千火山隨之噴發,極熱之后又是極寒,幾千萬年前的霸主種族,便因之滅絕。 “這個世界的恐龍大滅絕,居然是這么搞出來的?” 又眨了眨眼,消去幻景,平復心情之后,方云漢臉上神色頗有些微妙,但很快,那些許復雜的心緒,就被凝重所取代。 因為按照倉頡老祖的提醒,在這個世界,人類這個種族所積累下來的大劫之力,也大概就要在這幾百年之間,爆發出來了。 方云漢思索片刻,輕敲額頭,一股心神律動散開,從天下第一樓向四面山林之間,細細的感應過去。 “怪了,說是劫念游蕩在天地之間,但是我怎么一點都感覺不出來……最近幾百年就會爆發……是因為這個時間跨度太大,實際上還沒到時候嗎?” 從《天哭經》來看,方云漢并不覺得自己現在,會比當年的倉頡老祖差上多少。 但是,他反反復復的律動虛空,搜查八方,自然界的天地元氣歷歷在目,虛空深處的元氣都自行親和而來,偏偏察覺不出什么能夠稱得上“大劫之力”的東西。 “應該也不會是藏在那九空無界里面,經文預示,說這大劫之力,往往是從文明生機最昌盛的地方,擴張到大地和海洋的每一個角落。” “這樣說起來,現在的神州大地,應該就是大劫之力最盛的一處,隨便一座山林都該有劫念纏繞才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