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飛天-《新書第五倫》
第(1/3)頁
耿純從小就讀了不少兵書,諸如吳子、六韜、齊孫子、廣武君兵法,甚至是帝師嚴伯石編撰的將論,也有幸一閱……
但左看右看,耿純還是覺得,《吳孫子》才是諸多兵書里最好的,它篇幅不大,言簡意賅,初讀時覺得簡單,真打過仗后再觀,才恍然大悟,原來孫子將一切軍事上的重點都說到了。相較于有些兵書多講究戰術,孫子兵法的側重點則是方略形勢,講戰爭的本質。
里面有兩句話,讓耿純印象很深:“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
這意思是:管大部隊就像管小部隊一樣自如,是由于編制分級合理。
軍隊人數越多,管理的難度也就越大,千年以來,能像韓信那樣“多多益善”的,也就白起、王翦等鳳毛麟角,哪怕如劉邦一般“能將十萬”,亦寥寥無幾,個頂個都是帥才。
耿純覺得,自己的能力,頂多能管半個軍:人數超過三四萬,他就有點手足無措了,仗打了不少,但就是沒法進步。
倒是第五倫的進步之速,讓耿純感到驚奇,許多年前,第五倫剛做軍司馬,初掌豬突豨勇時,耿純押送糧草去鴻門,與第五倫攀談,頗覺其看待戰爭的想法過于天真,覺得他“不過能將千人”。
等到在魏郡共事時,耿純發現經過在新秦中的歷練后,第五倫有所進步,“能將一師”。
等人家完成反莽事業,與劉伯升一場決戰,再回河北滅劉子輿時,耿純開始覺得魏王“能將一軍”。
今日于河濟再見,短短一年,第五倫去隴右遛了一圈,又升級了!已經突飛猛進到“能將十萬”!
耿純覺得,這倒不是第五倫天資聰慧,而是他善于學習,尤其是在“分數”,也就是軍隊分級管理上做得好。
按照軍師旅營來進行編制不足為奇,此乃古制,實際上每支軍隊比表面上更加復雜。比如冀州兵,主要由豪強武裝構成,豪強子弟就是軍事長官,統轄的也是鄉黨族人,幾百年形成的關系,不是一道政令就能打破的,外人想讓他們聽話?談何容易。
也只有耿純,才能和每一家搞好關系,作戰時確保他們聽話。
關中兵、三河兵、豫州兵、幽州兵……皆有其特點,但第五倫就能選出最合適的人加以統轄,而他只需要“將將”即可,摸清楚每個將領的喜好、脾性,控制了將帥,其麾下的軍團自然也猶如臂使。
耿純不知道,這也是第五倫不得已與現實做的妥協,他要有幾百個政委,自不必容忍各部的“地域特色”。可憐的第五倫只能在每個旅放一位軍正,每個營安排一位軍正丞,多用郎官、酷吏,名為輔佐,實則監督,但效果差強人意。
這只是平素的管理,真正決定一位將領能力的,還是實戰,這就涉及到兵法里的第二句話。
“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
指揮大部隊作戰,就如指揮小部隊那樣自如,是由于己方的旗幟鮮明而且金鼓響亮。
正所謂“言不相聞,故為簧鐸,視不相見,故為旗幟”。鳴金聲約束著勇者不得獨進,鼓點讓怯者不得獨退,旗幟則讓各部隊知道誰先上、誰后上,三軍方能協調一致。
第五倫想法多,在金鼓旗幟上確實有不少新花樣,且先說這旗幟,自戰國以來就形成了定制,軍將之旗為旌、師帥之旗為幡、旅帥之旗就叫旗,營長之旗為麾,不同的花邊代表了不同的級別,作為各部的中心。合戰之師,還有額外的標識,左師蒼旗,右師白旗,中軍黃旗。
在各師之下,也有各異的旗幟,來代表不同兵種:陷陣死士為蒼鷹之旗,預備隊為雙兔之旗,弩兵材官為狗旗,騎兵旅為鳥旗,劍盾為羽旗,車兵為龍旗……
若是幾千、上萬人的小規模交戰,戰場方圓不過數里,各旅、營一回頭,看到代表自己的旗,麾之左則左,麾之右則右。
但今日與赤眉交戰,是總人數將近二十萬的大會戰,戰場長寬十余里,旗幟容易為樹林等物遮擋,不太方便各部隊及時溝通位置和行動,光靠驛騎往返溝通,又常常會讓戰機稍縱即逝。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潼关县|
鄂托克旗|
济南市|
岳阳县|
杭州市|
华阴市|
余江县|
夏河县|
玛曲县|
阿巴嘎旗|
玛曲县|
衡阳市|
新干县|
保靖县|
专栏|
石棉县|
邵东县|
洛扎县|
厦门市|
毕节市|
英超|
五寨县|
汶上县|
泾川县|
桐城市|
都昌县|
宁乡县|
巴东县|
阿拉善左旗|
康保县|
通河县|
枞阳县|
延吉市|
余江县|
扎赉特旗|
岱山县|
满洲里市|
张家川|
普安县|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