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思想最難-《天漢之國》
第(1/3)頁
放下書信,王宵獵輕輕搖了搖頭。張均這個人,有很多好處。比如聰明伶俐,說一知二。而且學東西很快,不管做什么,很快就學會。但也太過聰明,喜歡自作主張,惹事生非。在王宵獵面前乖巧,一旦離開,就會惹出天大的事來。
此次南去,王宵獵的本意,是讓張均收斂行藏,不要惹人注意。打探一下現在唐州、鄧州如何。市面經濟,百姓生活,特別是兩州軍備。哪里想到,到了唐州,先惹出一場人命官司。雖然現在的唐州知州不管,終究不是好事。
這樣的屬下好不好?說實話,有這樣的人在身邊,許多事情好做。你說一,他就知道二,很多事情提前做了。但張均終究不是王忠那樣的人,還是要領軍的。一旦領軍,很多事情就不好說了。
來汝州幾個月,王宵獵在唐州、鄧州建了信使。并沒有其他的作用,只是向汝州送信而已。人物也不起眼,都是原來軍中小校,在兩州開個小店。他們的身份并不隱蔽,當然兩州也不在意。
好的情報人員是非常稀缺的。不是隨便找個人,給他錢,吩咐做什么,就能夠完成任務。真正想了解兩州情況,王宵獵還是要派張均前去。
正在這時,邵凌進來。叉手道:“知州,各縣都已經查過了。吏人所說,基本符合。”
王宵獵道:“可真不容易。幾天時間,殺了十六人,抄了他們的家財,這些吏人才看明白。世間的事,做起來實在難得很。早早看明白,早早說實話,何苦要這么多人賠上身家性命!”
邵凌道:“世上老吏最滑!想讓他們做事,必須手辣才可以!”
王宵獵站起身,笑了笑,微微搖頭。
什么世間老吏最滑。這種話,當不得真的。老吏也是人,大多還知書達禮,怎么就最滑了?給世人造成這種印象,只是他們的地位,他們的待遇,導致他們做事的手法,讓人覺得如此。
在中國古代,或者說包括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方的古代,上層知識分子對于基層事務不熟。這不是因為文化,不是因為地理,或者其他的東西。而是因為人類就是這么發展來的。
隨著社會發展,先認識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再去研究,去學習,最后慢慢熟悉。熟悉了,才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才能有理有據。一步一步,人類對于人本身和社會了解得越來越多,處理得也越來越得心應手。這是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類向前走的腳印。
最開始,人類社會簡單,治理也不復雜。上層的統治者不需要知道社會運行的細節,吏人們的日常事務,實際沒人關心。對吏事不熟,管理不得法,才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對社會運行不滿意,上層統治者提出要求,吏人們做不到,或者不愿做。到了最后,就是一句老吏最滑。為什么滑?對他們不滿意,偏偏又離不了他們。無可奈何的時候,就只能說一句老吏最滑了。
這是知識分子的通病,不只是說老吏。比如宋朝打不過遼,打不過西夏,又打不過金,文人們是怎么說的?說那些地方的軍隊軍紀最嚴,宋軍懶散,于是制定了大量嚴苛的軍紀。說那些地方的人強壯,宋人孱弱,所以打不過。實際上是宋朝的軍人比他們高大。說那些地方由于生活條件不好,所以人人吃苦耐勞。實際上呢?有多少比漢人還能吃苦的?
這種毛病不只是古代文人會犯,后世的知識分子一樣會犯。
王宵獵記得,前世特別流行什么企業培訓,商業培訓,成功學培訓。一些老師經常講一個段子。一顆螺絲釘要求擰三轉之后回半轉。德國人就會認真擰上三轉回半轉,而中國人呢?三轉回半轉,那就是兩轉半嗎!結果呢?這個時候老師往往神秘兮兮。因為中國文化不行!自認為聰明,實際上都是小聰明!擰兩轉半是不行的!人家教你,你也學不會!
這不扯淡嗎!對于一個工科生,說是擰三轉回半轉,當然知道是什么意思。知道了,怎么會要求擰兩轉半?這個故事或許有原型,本來說的是中國工程師有一段時間基礎不扎實。到了一些自認為是知識分子的人嘴里,就成了中國文化不行。
這也文化不行,那也文化不行,就你學了兩句洋文的行唄。貫徹到底的買辦思想,成為了這些人自認為高高在上的精神支柱。世間的事情,首先是踏實去做,做了就有收獲。
經常有人說,民國有大師,現在怎么沒有了?民國的大師,是什么樣的大師?民國時期戴上這個名頭的,大部分不是從西方學習一些方法,就是對于中國文化徹底的批判。這些批判,是不是跟宋朝時這些知識分子分析軍事差不多?
有用嗎?當然有用。因為爛到底的時候,就是要首先批判。在批判中,有所揚棄,有所學習,有所繼承。最后達到對這些事情的熟悉,在實踐中找出正確的方法。這樣一步一步走下去,文明才能前進,文化才會發展。批判的目的是學習,是改進,而不是揚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星|
博乐市|
庆安县|
抚远县|
黔江区|
固安县|
嘉善县|
赤壁市|
长寿区|
万州区|
太白县|
同德县|
眉山市|
九寨沟县|
搜索|
图木舒克市|
永新县|
武清区|
邯郸市|
巩留县|
青岛市|
兴业县|
天等县|
日照市|
营口市|
外汇|
贵港市|
老河口市|
博爱县|
赣州市|
合肥市|
类乌齐县|
福鼎市|
英德市|
务川|
抚远县|
连江县|
夹江县|
霍城县|
青冈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