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除此之外,我還創造了一套符號系統,來代替原本的加減乘除。” “+——此謂加號,比如說1+1,答案是多少,然后又有了等號,所以寫作=(等于),2。” 其實在李縱反復寫出這些數字的時候,也差不多等于是在他們面前,都帶著他們把這些數字再認識了一遍。 “那么二減一,減號又要怎么寫?可寫作2-1=1。” “這跟你們方才手頭上的豎式是不是很不同,我把這個叫做橫式,是另一種與豎式相對的運算方式。” “橫式與豎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橫式相對來說,只適合拿來表示或是計算一些簡單的數。” “而復雜的計算,則多要依靠豎式才能更為方便直觀一些,不過兩種式子,都是可以用來表達計算過程,這也是它們最大的用處。” “乘號用×,除號用÷,+-×÷=,這五個符號,便基本能夠表達日常當中,大部分的運算。” “不過這還不止,接下來,還有分式,比如說,八分之一,這又要如何用數字來表示,上面寫個1,下面寫個8,中間一個橫線。” “這個樣式是不是很像除號,把除號的兩個點,換成1跟8,就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一,自然也是1除以8。” …… 李縱可以說說得很細致了,說完了分數,接下來李縱又簡單地出了十以內的加減法,讓兩人嘗試著去做,去熟悉。 其實身為穿越者李縱可能會覺得很簡單,可畢竟兩人不是打小就把這些數字刻入腦海里,你想想看,就是很多人小時候做這些算術題,尤其是兩位數的加減,都輔導得家長不得不拿個雞毛撣子在手上。 正所謂‘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慈母手中劍,游子身上劈’,‘老師:別問我!這孩子我沒有教過。’ 足可見,這也不是什么兩三下就能學會的,只是當然了,既然恒巽跟張公綽兩個都是成年人了,那對待成年人的標準,跟對待小孩子的標準肯定是不一樣的。 等了一會,看到兩人把題目都算完了,然后李縱便檢查了一遍。 基本上都沒錯,但是還是可以感覺得出來,熟練度還是不太夠。 因為兩人有時候算到一半的時候,還要去看他之前寫下來的對照表。 于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