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川斑斕境-《酒劍四方》
第(1/3)頁
無論是周遭村落,還是走南闖北,尋獵至此的漢子,生計都離不開矗立此地許久的南公山,只因山中小獸層林,參差野菜實在繁多,與山腳下平坦地界格格不入。
窮困潦倒者,哪里還顧得上什么采之于山,報之于山的講究,只想從山中多拿些賴以謀生的吃食,拿去還錢亦可,果腹亦可。至于老輩講究的取木一株,再埋兩苗,則是早就叫窮苦人家拋諸腦后,少有人再秉持這等老講行事。
可唯獨趙梓陽一人,依舊按規矩行事。
至于為何如此,大概還是因教授他行獵本領的老獵戶。
這位終其一生也未曾出過遠門的老獵戶,近乎半生都是居住在村落之中,守著這座內蘊極豐的南公山,賴以謀生活命。
直到老獵戶撒手人寰,趙梓陽依舊記得,自個兒這位師父在秋風蕭瑟時,時常從山中犄角旮旯里翻出幾枚甘薯,經爐火一燙,甚是甘甜爽口。
待到二人用罷甘薯過后,老獵戶總是幽幽嘆道,說是如今的人兒啊,總是只想自山上尋來物件為己所用,忘卻了自個兒祖輩的教誨;世間萬物,哪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凡是取來,總要歸還些,這才叫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要是前人只曉得伐木制屋,來日豈不得叫后人好頓埋怨。待到說罷,老獵戶便帶著幼時的趙梓陽再度上山,摘過幾根甘薯藤條,仔仔細細掩在土里,這才算是活計已畢。
相比其余百姓,常年靠山水豐物謀生的獵戶,講究自然更多些,尤其是這位老獵戶,向來便篤定山林草木有靈,取之一毫,必要還之以一毫。
自小耳濡目染,故而趙梓陽雖說行事肆無忌憚,卻也是一直將老獵戶口中的規矩保留下來。
眼下同李三兩人行不多時,便抵至南公山腳下,趙梓陽將包裹隨處尋了塊臥牛石撂下,也不憂心有人竊走,只揣著本舊書,徑自朝山上而去。 南公山險,可也只限于山腰之上,下段山路并不陡峭,即便是老者連歇帶停,亦可以不費過多氣力攀上,于山間找尋草藥野菜,野兔草雞之類,帶回家中補貼家用;可再往上行,便是無路可走的陡峭巖崖,休說一般腳力的百姓,即便是年富力強,武藝傍身的獵戶,也向來不愿花一身力氣,再往山巔踏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江县|
岳池县|
临武县|
且末县|
静安区|
万载县|
梁平县|
沙坪坝区|
尉犁县|
平塘县|
册亨县|
柘城县|
双峰县|
曲阜市|
通河县|
庆城县|
治多县|
望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宁化县|
新竹市|
会泽县|
勃利县|
萨迦县|
龙岩市|
延边|
高碑店市|
德保县|
东乌珠穆沁旗|
扎囊县|
通辽市|
全南县|
个旧市|
廊坊市|
兖州市|
德昌县|
永清县|
泰和县|
成武县|
新丰县|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