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阿音眼中含起水汽,說道:“古歌里唱到當年祖先戰敗,一路向西,最后來到這里。他們死后,陪葬里都是馬鞍,刀弓,斗笠,行囊,頭西腳東,面向東方。死亡對他們來說,只是開啟了一段新的征程,一段回家的征程而已……” “之所以擱而不葬,是因為他們相信,終有一天,他們的子孫會帶著他們的骸骨,重新回到自己原來的家鄉。” 李君閣攬著阿音的肩膀安慰:“我心安處即吾鄉,你的先祖們也太執著了。” 阿音低下頭來,雙手撫胸,輕聲呢喃,唱到:“ 牽馬拖牛的祖先喲, 蹣蹣地走過了五溪河…… 龍天崖上的青山頂, 坐下了我們的草窩窩…… 引來了清清的洞子水, 燒出了肥肥的向陽坡…… 耕出了滿山的梯梯田, 種下了烏亮的金稞稞…… 迎來了新生的幺娃子, 送走了年衰的老噶婆…… 山邊的林子里搖馬郎, 敞壩的月亮下唱飛歌…… 龍天崖上的青山頂, 坐下了我們的草窩窩…… 牽馬拖牛的祖先喲, 蹣蹣地走過了五溪河…… ……” 聲音低回婉轉,循環往復,在帶有回音效應的空谷里環繞,充滿了一股神圣安詳的宗教韻味。 李君閣想起阿音的先祖們篳路藍縷,克服重重的艱難險阻,最后在懸天崖上安下新家,用自己的雙手,與惡劣的自然環境相抗爭,前仆后繼,最終找到和大自然完美的相處之道,就此繁衍生息下來。 他們的頑強,他們的執著,他們的智慧,不由得讓李君閣肅然起敬。 阿音唱完,抹去眼角的淚花,對李君閣笑道:“我剛剛唱的是《安魂歌》,就是告訴祖先,子孫們現在過得好了,希望他們的靈魂就此安息,不要再為了我們的生存而四處奔忙了。” 李君閣突然覺得有如芒刺在背:“哎喲我們這道溜索,不會驚擾到你家的祖先吧?” 阿音卻微微一笑,捏了捏李君閣的手心,說道:“沒有哪家先祖,會希望自己的子孫世代受苦受窮。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候,我們建起這道溜索,在祖先的面前和外界通有無,運物產,讓他們看到我們寨子越來越興旺。祖先們心中只會高興,一些小小的打擾,相信他們也會一笑置之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