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丁教授說道:“那就辛苦你們兩位了。” 李君閣笑道:“哪里哪里,我們也輕省,這比背著裝備干糧趕路好多了。” 每人分了三四個土豆,一碗鍋貼小魚,就著泡椒兔吃得舔嘴抹舌。 唯唯吃完準備去收拾洗碗,才看到還有一半的兔丁沒有處理,對李君閣問道:“咦,二皮你怎么忘記把兔子全下鍋了?” 李君閣說道:“那是我特意留的,待會給大家準備一道經典的鹽幫菜,明天給大家下粥。吃不完的就給你裝起來當小吃。” 等到大家把飯吃完,藥師叔又開始拿出挖來的夜寒蘇,加上李君閣帶來的醪糟,煮起了姜糖水。 李君閣在另一邊支起鍋子燒油,又取出一大把干辣椒,剪成干辣椒絲,考慮到一行人里北方人多,便篩去辣椒籽不用,只用紅紅的辣椒皮。 把姜蒜、花椒、八角、丁香等香料倒入炒香,再把兔肉倒入鍋內翻炒,一直炒到兔肉水分大量蒸發掉,開始變得金黃,發出焦香味之后,又加入和兔肉分量相當的筍丁。 肉不夠,筍丁湊。筍丁也炸成金黃色之后,提前倒入些醬油、冰糖,再加上一點點食鹽。 提前放入這些是為了早些把味道炒入肉和骨頭中,用量最多是成菜時的一半,最后再視口味添加剩下的那部分。 接下來就是“李嘎婆”牌辣椒醬和醪糟酒出場了,兩種材料一遇熱油,馬上就香氣四溢。 剩下的工作就是將兔肉炒到自己想要的程度,李君閣覺得大家牙口都不錯,因此炒的比較酥焦,越酥焦越香。 這道菜還有一味必用的東西,陳皮。 李君閣手上沒陳皮,不過也難不住他,抓兔子的時候見到灌木叢邊有棵枳樹,上面掛著幾個從秋天風干到現在的小橘子,正好合用。 將泡軟的枳皮、食醋、干辣椒倒入,翻炒幾分鐘放涼就可以了。 這菜沒什么難度,關鍵就是火不能太大,所有料都要焦而不糊,一旦辣椒絲陳皮絲這些東西給炒黑了,那就會發出一股苦味,菜也就沒法吃了。 這就是著名的傳統鹽幫菜,冷吃兔。 夾川也算鹽幫菜的支系,因此家家都會做,麻辣鮮香,還耐久放。 老時間里出遠門,冷吃兔那是必帶品,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習俗。 唯唯洗完碗回來,挑了一塊兔子吃了,點點頭,又挑了一塊筍丁放嘴里,又點點頭,然后又將手伸向另一塊兔肉。 李君閣趕緊把鍋子護住:“這是停不下來了是吧?” 唯唯不好意思地笑道:“哎呀這冷吃兔味道太美了!又辣又香,跟麻辣牛肉干一樣香,嚼起來又沒有那么吃力。” 李君閣哈哈大笑:“其實做法還真差不多,不過兔肉比牛肉可便宜太多了。等明天灑上油酥花生米拌起,早上下粥那才叫一個美。” 將鍋子放一邊晾涼,蓋上蓋子,李君閣和苗娃一人抽出一把背子,準備趁還有亮光去溪邊砍竹子做竹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