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前兩章已更新,親們重新下載) 今天中午的陽光很弱,門口的保安點(diǎn)了外賣,林小賢兄妹則是鉆進(jìn)對面的“真味米粉店”。 “吃點(diǎn)兒什么啊?” 米粉店的老板娘很熱情,林小賢聽出她的充州口音,頓時(shí)很感興趣: “老板是充州人?” “是啊。” 老板娘捂嘴一笑,些微豐腴的腰肢帶著那一看就好生養(yǎng)的臀兒扭了扭,輕拂耳發(fā): “帥哥你也是充州的?” “不,但是我在西門吃過一家充州的米粉,很好吃,比起綿州的米粉,更適合我的口味。” “哈哈哈,我們就是在充州做了好幾年才來蓉城的。” 老板娘聽了林小賢的話也頗有幾分得意,離家在外,能聽到外地人對家鄉(xiāng)東西的褒獎(jiǎng),雖不至于說淚目那么夸張,但心中的喜悅還是會(huì)油然而生的。 “我看看…我來大碗巴骨粉吧,來個(gè)油干兒。” “好,大碗巴骨!一個(gè)油干兒!” 老板娘朝后廚叫了一聲,里面的人大概是她姐姐或者妹妹,聞言麻利地從泡著米粉的不銹鋼桶里撈出約莫三兩的米粉絲。 “帥哥大碗巴骨,美女呢?” 老板娘笑著看向林小書,林小書搖了搖哥哥的胳膊,側(cè)過頭好奇地問他: “哥,巴骨粉是什么啊?還有那個(gè)油什么…是雞肝嗎?” 林小書以前沒吃過充州米粉,跟很多蓉城人一樣,吃過最多的粉類食物一般都是本地的肥腸苕粉或者滇系米線。 像綿州米粉和充州米粉,雖然有,但不甚普及,往往都是當(dāng)?shù)厝藖砣爻情_店,而巴骨粉作為充州米粉常見的一種口味,在其他幾類米粉米線中相對少見。 因此,林小賢干脆讓小書也來一碗小份的巴骨粉試試再說。 “再來個(gè)小碗巴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