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俞慎確定了要與部落隊伍一道往青城山去之后,便加緊與大長老論道,數日之后,過了除夕,賨人這邊的隊伍已經準備妥當。 出發這日,這天氣還頗為寒冷,俞慎收拾妥當,以【假形】化作之前來部落時候模樣,辭別了大長老后,便隨著賨人的隊伍一道出發,往青城山而去。 這一路約莫有百來號人馬,在渠帥的帶領下,大多數皆是穿著齊整的兵士,俞慎也見到了那位大長老特意交代要一道去的樸胡。 樸胡身材高大壯碩,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話,且頗有心計,可為渠帥提供不少幫助,所以大長老才交代一定要帶上樸胡。 之前俞慎聽到樸胡這個名字就覺著有些耳熟,但是一時間也想不起來這位情況,后來一道出發之后,跟在樸胡身邊一個少年讓俞慎想起了來歷。 這個少年喚作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生的孔武有力,還頗為好學,年紀輕輕便有一身不俗的罡氣修為,且行走山地如履平地。 認識了這位之后,俞慎才回想起一些曾經在史書上看到的記載。 這位王平便是后來蜀漢大將王平,王平年輕時曾隨巴西七姓夷王,舉巴夷、賨民投靠曹操,后來蜀漢和曹魏爭奪漢中之時,王平才投靠蜀漢,繼魏延之后,鎮守漢中。 而樸胡,便是王平隨的那七姓夷王之一,后來還被曹魏封為巴東太守,還被封列侯。 不過后來在蜀漢攻打巴地時候,被蜀漢擊敗,之后便沒有了記載,不知道是否死在戰場上。 樸胡和王平在渠帥介紹之下,知道俞慎是大長老的貴客,與大長老論道許久,因為大長老在賨人中聲望極高,所以都認為俞慎是個有真本事的人。 樸胡和王平聽得俞慎名聲,也都過來拜訪俞慎,與俞慎交談甚歡。 雙方交談之時,王平發現俞慎見識非凡,也起了好學之心,之后一路上便多次來跟俞慎討教,倒是跟俞慎建立了頗好的關系。 俞慎倒也頗為樂意教導王平這個好學的少年,一個愿意學,一個愿意教,所以一路上王平真從俞慎這里學到不少東西。 這一路往青城山去,便要入蜀,俞慎他們這一路,先要走米倉道往漢中平原去,在從漢中平原穿金牛道穿葭萌關,劍閣到綿竹,從綿竹再往青城山去。 這一路下來,大多數地方的道路艱難阻塞,也就是這樣的環境,也才造就了蜀中與外面世道不同,相對還是比較安定一點。 蜀中還曾經有李冰父子治水,修建都江堰這個千古難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甚至到了俞慎穿越前的后世,都江堰依舊起著應有的作用。 這都江堰與青城山便不算太遠,俞慎也準備去完青城山后,也要去這個時代的都江堰瞧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