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真香(下)-《開局一座玉門關》
第(3/3)頁
“好,那我們之前的鎧甲就按照2萬套來訂購,另外我們還需要戰馬一萬匹,可以按照我們之前定下的價格。”魏征也直接開口了。
“戰馬的話,一萬匹立刻就可以交付。”夏竹直接就答應了下來,大漢什么都缺,但是就不缺少戰馬。目前大漢不算軍隊里面的戰馬,都有超過十萬匹的戰馬。
并且這些戰馬都在下崽,而且他們發現這些經過靈泉水優化的戰馬所生下來的馬匹似乎更加優秀,一些大概接近一歲的小馬體能以及耐力都已經快要接近軍隊里面的戰馬了,等這些小馬到了兩歲之后,絕對可以超越目前的軍馬。
隨意這第一匹老戰馬自然是都要賣掉的。
“那我們不如先休會,然后對于一些細節方面進行討論,我會八百里加急將這里的情況送回長安,并且第一時間返回。”魏征開口道。
“好。”夏竹也點了點頭,八百里加急的話,這里到長安的消息返回最多也就是四天的時間足夠了。
而且現在大唐的八百里加急也比之前要強悍和快的多,究其原因也跟大唐和大漢之間不斷增加的貿易量有關系的。
因為恐怖的商隊數量,長安和玉門關之間的官道上面,幾乎每隔30-50公里左右的距離就會有一個聚集點,而這些聚集點是為了商人和商隊提供休息的地方,都是由附近的百姓建成的聚集點。
或者說驛站,而隨著這些民間驛站的建立,很多荒蕪的地區也不荒蕪,在這些驛站里面建立官方驛站那就簡單的多,也不需要大量的資金維護,為了加強和大漢的聯系,大唐在所有的這些驛站里面都建立了官方的信息傳遞點。
如果按照后世史書所說,驛站的規定是每隔20里一個驛站,但是實際上在大唐根本達不到這個數字,準確的說,這個數字只能出現在繁華的官道之上。
后世根據大唐歷史記載,大唐全盛時期全國才不過1639個驛站,20里一個,那不過32000里,也就是16000公里而已。想一想大唐的面積,16000公里根本不可能遍布全國。
更何況,那全盛時期的大唐,而現在的大唐,剛剛繼承了前隋的遺產,不僅僅驛站沒有擴充,甚至還略微有所縮減,所以根本不可能達到20里一個驛站的標準,即便是全盛時期都達不到。
全盛時期的大唐,光是從長安到安西都護府都接近4000公里了,而且還有安北都護府等等。所以20里一個驛站,那是不可能的。
這就導致以前的八百里加急,在這些荒涼的區域幾乎要馬匹狂奔一二百公里,才有可能更換馬匹找到驛站,而現在每隔30-50公里就可以更換馬匹和傳令兵,這意味著這些戰馬奔跑的都是體力最好的一段距離。
那么這個速度自然要遠遠的超過以前的情況,而且也不會出現以前跑死人或者是跑死馬的情況。
結束了雙方之間的談判,魏征回去之后第一時間就將所有的內容全部都整理出來,尤其是夏竹所說的這些東西以及他的一些想法全部都寫到了書信里面,接著直接交給了負責這些事情的傳令兵,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直奔長安而去。
隨著傳令兵領命而去,魏征他們所需要的也就是等待了。
酒泉距離長安大約不到300里,說是八百里加急,但是現在這個消息傳遞速度其實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八百里,因為這一條線上面所負責傳遞消息的馬匹全部都是來自于大漢的戰馬。
這些戰馬的奔跑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60公里左右,持續狂奔一個小時沒有任何問題,更不要說這些驛站的平均距離也就是大約30公里而已。
而且現在不僅僅是更換馬匹,連驛卒都直接更換,并且連夜趕路,大約一整天的時間,一個驛卒就已經直奔長安城而去了,不過這個驛卒趕到長安城的時候已經接近子時。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只是隨著這個驛卒的瘋狂大喊,同時他的身上還不斷的舉起一個特質的令牌,守護長安城門的士兵直接毫不猶豫的將長安城門打開。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孟州市|
舒城县|
南开区|
海安县|
方正县|
黔西|
尼玛县|
大荔县|
宿迁市|
湖州市|
喀喇沁旗|
称多县|
隆昌县|
临西县|
柳州市|
英德市|
镇安县|
珲春市|
隆化县|
伊春市|
长武县|
牟定县|
准格尔旗|
宣恩县|
吉林省|
新蔡县|
噶尔县|
深水埗区|
临沭县|
新化县|
武安市|
陵川县|
安远县|
金华市|
靖远县|
西盟|
鹿泉市|
肥西县|
广宁县|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