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著,馬丁·湯姆森又指了一名英吉利記者。 這位記者站起身來,直截了當的道:“韓先生,請問貴公司競標的價低是多少?” 韓敬山不懂英文,他先用華語說了個數字。 緊接著,雷洛對著話筒翻譯道:“120塊!” 這下記者們恍然大悟,明白了雷洛的身份。 不過,120塊的底價明顯高于市場標準,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記者們一個個來了興趣,爭先恐后的舉手提問。 避免麻煩,馬丁·湯姆森規定,一名記者只準提一個問題。 隨即,他毫不猶豫點了一個華人報刊的記者。 華人記者甲大聲質問道:“馬丁署長,120塊的薪酬遠超市場價格,我有理由懷疑食環署在浪費納稅人的錢!” “問得好!” 馬丁·湯姆森一點不虛,敢召開記者招待會,豈能沒點逼數。 “招標前,我們食環署進行過詳細的調查,目前香江平均工資100塊。但,這位記者先生,你有沒有想過,三千人需要負責整個香江的環境衛生.......” “另外,香江政府一向鼓勵多勞多得,120塊我認為反而少了,倘若預算足夠,我希望他們每個月能拿150快,甚至更多!” 一句話激起千層浪。 馬丁·湯姆森又指了一名記者。 話題性十足。 被點到的記者乙,不假思索問道:“馬丁署長,你們如此浪費納稅人的錢,難道不怕民眾的指責嗎?” 馬丁·湯姆森搖了搖頭,面露遺憾。 “這位記者先生,你恐怕沒理解我的意思......隨著香江的人口增多,每一名清潔工將要服務六百六十六名香江市民,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說著說著,他反問道:“請問,這位記者先生,如果換成你一個人服務六百六十六名香江市民,你覺得120塊錢的薪酬多嘛!” 記者乙嗆得輕咳數聲,此刻的他根本不敢開口。 作為一名記者,他很清楚同行們的德性,實事求是的少,添油加醋的數不勝數。 萬一說錯話,而他又代表了報社,讓同行添枝接葉的報道出去,往后別想繼續在這行混下去。 馬丁·湯姆森經驗豐富,記者們立刻轉移了目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