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神原星海有些尷尬,帶節(jié)奏挺好玩,但是自己變成了風波中心就有些訕訕,會被打死的吧。 “既然大家這么想吃,那我們就策劃個小吃攤吧。” 不愧是委員長,腦回路就是清奇,別人關注秀恩愛死得快的時候,她卻看到了商機。 事實上,日本的文化祭還是很花錢的,這點一般日劇或動漫里都不會表現(xiàn)出來,不過要知道,學生會里有個重要的崗位叫做會計,腦補一下也知道這里面的故事。 作為學生最為期待的活動,文化祭卻沒有給學生任何好處,獲利最多的是校方。 因為文化祭時,進行班級裝飾的經(jīng)費是由學生支付的,進行校園裝飾的經(jīng)費則是學生會支付的,校方幾乎不會掏一分錢。 而且進行服務活動賺到的錢必須以出售價的50%(根據(jù)學校的不同而制定)作為稅務交納,因此學生幾乎沒有任何盈利可談。 一般文化祭能做到不虧本就很不錯了,不過有些項目卻是例外,那就是校園內(nèi)搭建的露天攤,這些小吃成本低回本快,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手藝得過關。 “陛下圣明呀......”*N 眾同學幾乎沒多余的想法,全票通過。 于是,頭一次A班的策劃沒有進行遴選階段,直接進入下一個議題。 “我們賣什么?” “炒面吧,這個消費群體多。” “章魚燒吧,這個簡單。” “奶茶呀!奶茶才是王道,前兩天住吉會的奶茶店都開到荒川區(qū)了,這個是暴利。” “我們又不是為了賺錢,文化祭我覺得還是傳統(tǒng)手藝的好,壽司怎么樣?” “不不不,這些都好麻煩的,我有路子,可以租個棉花糖機,不是說要盡量簡單,不能影響學習嗎?這東西一個人就能解決,頂配也就雙人而已。” “喂喂喂,偷懶也給我差不多一點,這是高三最后一次文化祭了,如果不上大學那就是人生最后一次,我覺得就策劃一個多功能小吃餐廳如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