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一章 空間-《鋼鐵火藥和施法者》


    第(2/3)頁

    “騎矛!”溫特斯向后伸出手。

    原本拿著短標槍的夏爾立即解下騎矛,默契地遞到溫特斯手里。

    溫特斯舉起騎矛,猛地向下一揮,矛頭上的燕尾旗獵獵作響:“推他們下河!”

    他的吼聲回蕩在山林和河面。

    號手吹響進攻的旋律,各步兵連隊的小軍鼓隨之敲響。

    戰士們平端長矛,踏著急促的鼓點,大步壓向敵人。

    連接徒涉場和小石鎮的道路,是一條被土崖與滂沱河夾住的狹路,“山河表里”說得便是此等地形。

    就在這條最寬處不到三十米,最窄處不到十米的狹路上,意圖迂回包抄的三支特爾敦百騎隊迎來了他們的末日。

    戰況好似小巷抓賊。

    堵在南邊的是駐扎在小石鎮的第五連,堵在北邊的是溫特斯親率的第六連。

    還沒死的特爾敦蠻子被困在河水、土崖和兩座長矛森林中間,活動空間越來越小。

    困獸猶斗,特爾敦蠻子三番五次沖擊第五連和第六連的陣線,均以失敗告終——溫特斯的戰士,可不是幾個敢死的特爾敦人就能撼動的。

    最前排的軍士、十夫長身披甲胄,特爾敦人的弓箭也難以傷到他們。

    一些絕望的特爾敦人撲向滂沱河,想要蹈水回到西岸。

    其他特爾敦人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愿意下水,他們就是泅渡到東岸,浸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的滋味沒人想再品嘗一次。

    況且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特爾敦人溺死。現在再游回去?還不如死在利刃下得個痛快!

    還有特爾敦蠻子心一橫,干脆拋棄戰馬,攀上道路東側的土崖,逃進山林。

    溫特斯看著慌不擇路的特爾敦人往河里跳、向土崖上爬,回頭給軍號手下達指令:“沖鋒步法。”

    軍號手先是微微發愣,很快回過神來,鼓起腮幫、滿臉漲紅,吹響另一段旋律。

    聽到沖鋒曲,各連隊的小軍鼓陸續反饋,鼓點節奏猛然加快,從每分鐘八十拍陡增到一百二十拍。

    南北兩條陣線都有不少戰士因未能及時反應而脫節,導致陣線變得松動、混亂。

    不過戰意瓦解、一心只想著逃跑的特爾敦蠻子已經沒有利用戰機的能力。

    失位的戰士快步追上橫隊,戰線重新變得完整而堅不可摧。

    對此,溫特斯沒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

    用兵作戰基本有兩類形式:

    一種是百十人規模的混戰,沒有陣型和秩序可言,其勢如同疾風驟雨,較量的是勇氣、武藝和指揮者的嗓門;

    另一種是千軍萬馬在曠野擺開陣勢,勇者不能獨進、怯懦者不能獨退,靠的是紀律、意志和協同。

    指揮千軍萬馬作戰,溫特斯僅有過一次,那還是在邊黎城下。

    而且那時他只是個建議者,決策者和執行者另有他人。

    自從狼鎮建軍以來,溫特斯沒打過真正意義上的“會戰”,他的部隊自然也沒能積累任何大規模會戰的經驗。

    恰恰相反,溫特斯麾下的連長、軍士全是打出來的老兵——即“野路子”。

    他們精通的是前一種作戰方式:百十人、有限戰場、突襲或反突襲、短時間但是高烈度。

    就像提著一個有短板的木桶去救火,溫特斯暫時考慮的不是如何補上短板,而是如何更好的利用現有的木桶裝更多的水。

    溫特斯的口袋越收越緊,仿佛是有什么屏障碎裂了,急不擇途的特爾敦人紛紛舍棄戰馬,爬向矮崖。

    比起泅渡,逃進山林里活下來的機會總歸要更大一些。

    矮崖不到三米高,有一個瘦小的特爾敦奴隸幾次蹬踏就已經摸到崖頂。

    這個瘦小的特爾敦奴隸名叫[猴子],人如其名,他的靈敏也好似猴子一樣。

    猴子自以為得救,他懸在崖邊,摸索著崖頂的草皮,想找一處能借力的地方攀上去。

    突然間,一陣鉆心剜骨般的疼痛從手上傳來,然后是第二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银川市| 合水县| 叙永县| 云南省| 三台县| 临泉县| 进贤县| 武隆县| 莫力| 青川县| 南充市| 鄂托克旗| 霍林郭勒市| 柘城县| 新野县| 武夷山市| 武鸣县| 泰和县| 松原市| 河池市| 兴仁县| 长垣县| 会同县| 博乐市| 仁寿县| 丰都县| 金秀| 疏附县| 百色市| 阳城县| 德昌县| 三门县| 祥云县| 郧西县| 思南县| 兖州市| 安泽县| 天峨县| 正安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