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封王之后,和獨自建立一個國家,沒有什么區別。 封地之內的所有種種,都可以一言而決。 只不過這個封國,在名義上,還屬于大漢而已。 也是因此,李儒這個時候,才詢問劉成這些。 畢竟劉成現在所設立出來的機構這些,基本上就代表著今后大漢的這些機構,就有很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李儒詢問的劉成的意思,是還用不用現在大漢的這些官員制度。 如果用的話,劉成是準備原封不動的使用,還是說,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一定的變動。 “這事情,顯得比較復雜,而且也很重要,需要慎重考慮。 我這個時候,與克德說出來,倒不是說立刻就讓克德你做出決斷來,而是擔心克德你想不到這些。 先與克德你說一下,好讓克德你有一定的準備,今后多琢磨琢磨這個事情。 爭取能夠做到更加好用,不出錯。” 李儒望著劉成這樣說道。 劉成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他也知道這是李儒的好意。 其實對于這些,劉成在得知自己成為漢王之后,就已經是在心里面,有所考慮。 他所考慮的就是,將如今大漢所施行的三公九卿這樣的朝廷上的制度,進行改變,用唐朝時的三省六部制度。 畢竟經過了這樣長時間的發展,大漢從秦朝那里所繼承下來的三公九卿制度,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不適合現有的狀況了。 而且,這些在大漢的發展演變之中,本身就在不斷的變化。 到了這個時候,有很多機構的職能,都已經變了。 大漢朝廷最為有實權的部門,是尚書臺,而不是別的地方。 只不過這種演變,還不夠徹底,處于將生而未生的狀態。 舊有的東西,不曾完全舍棄,顯得很是臃腫。 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所以劉成本身就想要將之進行一些變動。 三省六部制度,顯然是更加的適合。 三省彼此牽制,權力一分為三,下面有執行部門。 職權這些,一下子就變得明朗了起來。 至少要比現在的大漢,現行的制度這些,好的太多。 幾百年的時間下來,大漢所行的官制這些,很多都已經是變得臃腫了。 在原來的基礎之上,修修改改的,總是會受到許許多多的牽絆,糾纏不清。 既然這樣,那就直接另起爐灶好了。 剛好現在自己這個漢王初立,將要任命屬于自己的官員,建立屬于自己的制度。 那就直接開始好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歷史上,三省六部制的最終確立,是經過許許多多的有才能之人,經過數百年的時間,一步步的摸索改良的結果。 它最終能夠取代三公九卿等這些制度,可以看得出來,它具有很大的歷史優越性。 歷史上,三省六部制的確定,經過了漫長的演變與摸索,耗費了許許多多杰出人物的心血。 可謂是殊為不易。 不過劉成則不一樣。 身為后來者的他,對于這些很是了解。 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站在無數前人的肩膀之上,摘取果實,他能夠輕松許多。 如果真的算起來的話,劉成覺得,自己所知道的這些東西,才是自己最大的外掛。 劉成腦海之中,迅速的將這些事情,給過了一遍,笑著開口道:“多謝姑父提醒,這確實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需要人慎重考慮。 如今的制度這些,有些不太合理,我不準備搬這些。 對于新的制度,我已經有了一些考慮,不過還不夠合理,成熟,還需要再琢磨琢磨。” 劉成所說的這些,也是實話,他今后想要建立三省六部制了,是需要與如今的實際情況相配合。 有些確實需要有一定的考慮。 聽到劉成能夠明白自己的心意,李儒心中很是高興。 又聽到劉成說,他不準備使用大漢現有的朝廷制度,想要另行頒布一套新的。 李儒心里不由的為之吃驚。 李儒是一個聰明人,也正是因為聰明,所以才知道,這建立全新的制度,是多么的困難! 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一環套著一環。 稍有不慎,就將會出現大漏洞,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引發混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