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后炮兵擴充到了一百五十個炮兵小組,其中包括八十門鷹炮和六十門長重炮以及十架神火飛鴉。 將四萬士兵補齊之后,又將剩下的名額全部用來召喚農(nóng)民,其中的男女比例是七比三,男性占多數(shù),這也是為了將來擴充民兵隊伍以及擴充輜重營做準備。 在系統(tǒng)上搞定這一切之后,李旭忽然覺得自己現(xiàn)在用的這些軍隊的編制已經(jīng)有些不合時宜了。 軍隊越來越多的話,以前以營為基本單位的編制在實際指揮和作戰(zhàn)中會有許多的不方便。 以前看小說的時候,那些主角穿越回古代往往會按照現(xiàn)代的軍制去組建軍隊,有些人就會覺得看的別扭,噴作者這是毒點。 其實按照李旭的理解,軍隊編制這種事情都是根據(jù)戰(zhàn)爭形勢以及武器以及社會發(fā)展等各種因素不斷變遷的。 熱兵器時代的各國軍隊普遍都采用了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編制,那是因為這種編制更適合熱兵器時代的戰(zhàn)爭需求,方便指揮以及作戰(zhàn)。 如果到了熱兵器時代,還以冷兵器時代的各種軍制來組建軍隊的話,不光是稱呼別扭,而且也會引發(fā)許多的問題。 軍制都是不斷變化的,以適應戰(zhàn)爭形勢和戰(zhàn)場需求為準則,而不是隨心所欲的。 當然了,如果在冷兵器時代,搞出這種現(xiàn)代軍制的話的確會顯得很違和。 除了這一點,很多人還覺得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這些東西好像都是現(xiàn)代詞語,其實不然,這些詞語在古代早就出現(xiàn)過。 比如說師和旅在西周的時候就出現(xiàn)在軍制中,師比旅大,指揮一師的將領就叫做師長。 旅的主將卻是被稱作旅帥的。 李旭的軍隊以后注定是要以火槍火炮為主的,若是沿用冷兵器時代的軍制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對于李旭自己來說指揮起來也會感覺到別扭。 所以,他考慮一番后準備在這次擴軍完成之后重新整編軍隊,采用新的軍制,以更好的適應當下的需求。 想到就坐,李旭找來紙筆在桌上寫寫畫畫,很快就將新的軍隊編制和指揮體系給勾勒了出來。 按照李旭的設計,四萬人的軍隊將全部編成一個軍團。 自己自然是軍團長,也就是主帥。 軍團下設一個參謀部,譚綸自然是總參謀長,配備若干名參謀以及傳令兵和一個五百人直屬偵察營。 再下面,六千火槍兵編成一個火槍師,下設兩個火槍團,每個團三千人,也就是兩個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