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羽林左衛數千兵將集體哭別林逸的場面,讓李旭意識到一個問題。 林逸好殺,但是若是當面殺了林逸或是逼迫林逸自戕(qiang),都會在這數千名羽林左衛將士心中種下一棵仇恨的種子。 雖然他并不怕這些人將來翻出什么風浪來,但是卻終究會是一個麻煩,留下一個不大不小的隱患。 這數千兵將可都是精兵,如今戰敗被俘并非他們的罪過。 如果非殺林逸不可,又要避免將來的隱患,那么李旭只要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將這數千名兵將也全部就地處死。 李旭不怕殺人,但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靠殺人來解決的。 昔日白起在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一說二十萬),也并非他本人真的殘暴好殺,而是被秦王所迫,最后背上了一個千古罵名。 這些羽林左衛的兵將跟李旭無冤無仇,他們只是戰敗了,并不是李旭的死敵。 將來若是跟了李旭,只要善待他們,他們同樣可以為李旭披堅執銳沖鋒陷陣的。 但是如果因為一個林逸,就讓這些士兵對李旭產生仇恨,那是很不明智的。 李旭沒有必要這么做,也不屑為之。 林逸數次被自己擊敗,落到如今這種山窮水盡的地步,從客觀上來講不是他李旭統兵打仗的本事多強,也不是說林逸這個林氏“麒麟子”水分太大,歸根到底是雙方信息和武器的完全不對等造成的。 林逸在明,李旭的人馬在暗; 林逸的人馬都是冷兵器,而李旭的軍隊卻擁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火槍火炮這種戰場殺器。 即使林逸再謹慎再能干,最后的結果也不會比現在多好。 戰爭的勝負,說到底還是由雙方的實力來決定的。 至于參戰雙方將領的統率指揮能力,雖然重要,但是在絕對的實力差異下也沒那么重要。 或者更直白一點,林逸就算岳武穆附體,也干不過李旭這個超級大掛逼。 所以,林逸其實挺冤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