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旭看著三人都看向自己,微微一笑,侃侃而談道:“縱觀歷史,每一次的大變革都都離不開兵器的革新。周人能夠在短短百年之間迅速崛起于西岐,擊敗商人,建立八百年社稷,正式開啟華夏文明,除了他們遠超商人的農(nóng)業(yè)種植技術,他們發(fā)達的青銅鑄造技術也是功不可沒的?!? 在西周之前,雖然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少量的青銅兵器,但是因為鑄造冶煉技術的落后,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數(shù)量上都是不足以成為主流的。 當時商朝軍隊的武器大部分還都是木頭石頭結合在一起打造的兵器,看起來很有原始部落的味道。 各種石斧、石矛乃至于石頭打磨成的箭鏃就是當時軍隊的主流裝備。 西周建立之后,大規(guī)模的青銅武器才被廣泛裝備各國軍隊,因此才有了轟轟烈烈,深谷為陵,高岸為谷的大爭之世,戰(zhàn)爭才會越來越頻繁,規(guī)模也會越來越大,戰(zhàn)場慘烈程度也越來越強。 到了秦穆公之后,秦國的冶鐵技術發(fā)展迅速,最終以鐵制武器取代了當時主流的青銅武器。 鐵制武器相比青銅武器,強度更高,更為鋒利更加堅韌,所以這也是秦國最后能夠一統(tǒng)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旭有些用詞雖然聽著新奇,但是去三人卻都能一聽就懂。 聽著他對于武器的發(fā)展變遷史說的如此的脈絡清晰,一針見血,讓三人心中都泛起了大小不一的波瀾來。 本以為他武藝高強,會練兵能打仗,做事踏實,為人智慧灑脫,已經(jīng)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少年郎了,沒想到其人對于兵器的發(fā)展變遷竟然還有如此認知,讓他們對李旭的認知判斷又更上了一層樓。 因為古人說史,大都是講的人,講的都是那些王侯將相,先賢名士,幾乎很少有人會從技術的層面去論述歷史。 宋牧三人雖然也都是飽學之士,但是也是同樣的毛病。 所以今日乍聽李旭從一個之前被人們幾乎完全忽略的角度去論述,讓他們既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心中又覺得終究還是小瞧了李旭。 李旭瞧見他們的神情,心中也是微微有些得意的。 作為穿越者的好處就是獲得知識的渠道非常的多,獲取難度也非常的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