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二十五章 還有更來錢的法子【第四更!求訂閱!求月票!】-《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1/3)頁

    六百萬兩銀子的鹽稅,那就是五百萬引。

    如今鹽商們一年的鹽引數(shù)量是兩千萬引,共計二千四百萬兩銀子。

    朝廷就要二千四百萬兩銀子全拿,一分都不給鹽政衙門留。

    至于鹽政衙門的各種開支用度,那他們會稍微打點擦邊球,多拿一點點的鹽引來賣,這也是朝廷諸公允許的。

    如今一口氣再增加五百萬引,鹽商那邊能撐得住嗎?老百姓們會因此負擔重嗎?

    答案是很明顯的。

    對于鹽商們的影響很小,對于老百姓們反而有好處,因為市場上的鹽多了,自然價格會下降一點。

    那么有人肯定會問,為什么朝廷和老百姓都會有好處,鹽商也不會被影響的事情,之前不做呢?

    原因很簡單。

    利益問題。

    鹽商們想要多賺,他們自然不愿意出更多的錢去買更多的鹽引,寧愿維持現(xiàn)狀。

    朝廷上的各位大佬,派系林立,很多都和鹽商們有這樣那樣的聯(lián)系,他們也不愿意鹽商那邊震動,少了自己的一份孝敬。

    于是大家都覺得,還是現(xiàn)在這樣就挺好,不用想什么新花樣來折騰。

    可是,如今連續(xù)三四年都遇到了不小的災(zāi)害,戶部庫房前些年存下來的糧食和錢財,已經(jīng)剩下不多了。

    眼看著國本都有動搖的風(fēng)險,許多和鹽商利益相關(guān)不大的大佬們,就積極的推進起了鹽務(wù)的革新策劃。

    在這種大義的面前,朝堂上的大佬們只能退讓,尋求一個比較合適的數(shù)額,免得竭澤而漁。

    革新派當然也不會想要竭澤而漁,所以大家都在積極的商討,尋求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份額。

    只不過這種機密還沒有公開。

    現(xiàn)在柳銘淇說起了票鹽制,皇帝才吐露了一點風(fēng)聲。

    劉仁懷擔任江南總督多年,鹽商們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做生意,他當然了解得最為深刻。

    六百萬兩銀子的份額,想來景和帝自己是滿足的,所以才會給柳銘淇講。

    思緒回轉(zhuǎn),少年道:“鹽務(wù)總督白恒望的意思呢?”

    景和帝平聲道:“他沒有發(fā)表意見,不過卻贊同了劉仁懷的意見。”

    少年笑了,“這白恒望挺有意思的,那么貪財,屁股卻還是在皇上您這邊。”

    景和帝瞪了這個憊賴小子一眼,不過轉(zhuǎn)而也搖頭失笑起來。

    鹽務(wù)總督和漕運總督、兩位三品織造一樣,都是非常肥的位置,誰坐在這個位置上,都要吃飽喝足。

    具體就看是吃多少而已。

    白恒望可不清廉,他在京城都有好幾處的府邸,同時各種商鋪產(chǎn)業(yè)一大堆,繡衣衛(wèi)的記錄里全部都有。

    但白恒望的膽子不大,遇到景和帝吩咐的事情,他都能去完成,每年的鹽稅也能按時按量的繳納,且鹽務(wù)從上到下都不會出亂子,這就已經(jīng)讓景和帝比較滿意了。

    甚至于柳銘淇還懷疑,白恒望每年是另外給了景和帝不少孝敬的——內(nèi)務(wù)府雖然產(chǎn)業(yè)多,天下礦山都是皇帝的,但終究還是比不上白得的銀子好。

    “小子對于鹽務(wù)的事情并不熟悉,想來劉總督和白大人都贊同的說法,也是比較靠譜的。”柳銘淇斟酌一番,給出了中規(guī)中矩的答案。

    景和帝不知道他是不是藏拙,他也懶得去多問。

    六百萬兩銀子的份額是四位丞相都比較贊同的,即便是柳銘淇有別的意見,他也不會去聽。

    不過柳銘淇說的分化鹽商的策略,倒是挺有意思,說不得又要用一遭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普陀区| 镇江市| 清河县| 德昌县| 米易县| 兴化市| 兰溪市| 临泽县| 张家口市| 浦东新区| 高要市| 公主岭市| 七台河市| 滁州市| 巴彦县| 正镶白旗| 弥勒县| 蕲春县| 武邑县| 巴东县| 海安县| 富平县| 望都县| 同德县| 昌黎县| 静海县| 朝阳市| 顺昌县| 大同县| 连江县| 江城| 仪征市| 乌拉特后旗| 赞皇县| 巨野县| 突泉县| 崇信县| 大余县| 宾川县| 永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