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八十四章?? 前行途中【第四更!求訂閱!】50/110-《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1/3)頁

    柳銘淇說自己今天下午就動身,但說是簡單,其實準備的事情非常多。

    少年第一件事情就是讓人把方小胖和巫夜霜兩個徒弟給叫了過來。

    他們都有或多或少的物理知識基礎,只要柳銘淇現場教學一番,他們就能領悟到,然后去指點木匠們干活兒。

    然后他又讓池三去蜂窩煤工坊調集了一百萬個蜂窩煤、鐵匠工坊搶了七千多個蜂窩煤爐,準備一路隨行跟著。

    去了兩省交界的地方,可沒有什么大房子來遮風擋雨,基本上就是搭建帳篷。

    在這種暴風雪區域、哪怕是邊緣,搭建帳篷有多么的寒冷,也是可想而知。

    木匠們和工人們不能凍著,他們一凍著了,雪橇車就不能制造,運送物資就不能完成。

    然后也得為后面跟來的兩萬除雪工人們準備著,他們勞動強度大、工期又很緊,如果在休息的時候沒有很好的恢復,天知道會凍死累死多少人。

    一旦有幾十上百的人凍死累死,士氣就會急劇的下降,除雪工程也不可能會快起來。

    同時蜂窩煤爐可以為大家提供更多的熱氣騰騰的食物,這一點無論對誰來說,都是鼓舞士氣的最好辦法。

    這世間沒有幾個人能像我軍戰士一樣,能在極限冰凍之中靠生命去完成任務的。

    對于普通人來講,在又累又餓又冷的時候,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東西,整個人都會溫暖起來,心情都能好。

    緊接著,柳銘淇還讓趕過來的熊大寶“抓”了三百多木匠的壯丁。

    他準備去的新野那邊是一個小縣城,木匠的數目肯定不多,還是從京里帶去的比較好。

    另外還有件事情很遺憾。

    本來制作雪橇車是很耗費工時的活兒,最好是用一邊抹油、一邊曬干的木頭。

    京城里內務府的倉庫里面倒是有上萬根這樣的木頭,可惜一時半刻的也沒辦法運到新野去。

    這么大的木頭、這么多的數量,想要運過去是非常講究和花費時間的。

    等到他們運到,說不定冰雪早就融化了。

    所以柳銘淇只能選擇就地取材,用新野當地的木材來做。

    這個前期準備需要新野縣縣令來配合。

    熊大寶也緊急告訴了他老爹,讓熊文慶寫緊急文書授權給他,向新野縣縣令發布命令。

    熊文慶是京畿總督,新野縣就是他管轄范圍內。

    柳銘淇讓熊大寶命令新野縣縣令即刻組織人手,在兩省交界的最近森林里面,砍伐直徑超過一尺的大叔,去皮后運送到指定地點。

    這個活兒是第一步。

    如果柳銘淇到了,卻還沒有可以用作雪橇車的木材,明顯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要是有時間,柳銘淇還要求他們進行初步的打磨和涂抹桐油,然后烤干,然后繼續的涂抹……這樣反復許多次后,木頭才會適合在雪面上面用。

    然后那邊的帳篷也要提前搭建好。

    古代搭建這種帳篷,可不像現代這樣簡單。

    像是有些攀山電影里面在珠峰大本營朝上那樣的搭建帳篷,哪怕只是簡易版本的,也簡直是拿觀眾們當傻子弄呢。

    尋找合適的地方、清理地面的積雪、平整地方、順帶著防范強風吹飛帳篷、強降雪壓垮帳篷……這些都是很麻煩的。

    古代帳篷又不像是現代那么的方便。

    哦,對了。

    如若是人多的話,一般會建成蒙古包那樣的氈房,這樣在中間燒幾個蜂窩煤爐子,就能為數十個人取暖。

    實在是沒有帳篷,他們只能直接搭建小木屋,那個顯得更加麻煩,安置柳銘淇等一群人還行,以后兩萬人來了,哪來那么多的木頭可以用?

    況且就算是有那么多的木頭,為了這些人一兩個月的住宿,就砍伐那么多的樹木,會對整個新野的生態系統帶來多大的傷害?

    這完全就是不可行的。

    這也是一直以來,這群工人們去做工的時候,都是睡的帳篷的主要原因。

    現今有了蜂窩煤爐之后,冬天再用帳篷就方便了許多,不會像是以前大家必須蜷在一起相互取暖才行。

    ……

    忙完了手上的一切,等到第二天早上,一行人才騎馬坐車的出發。

    依照現代的距離,帝京城到新野是三百六十公里,還是修好的高速公路的情況下。

    大康倒是有點好處,那便是帝京城到襄陽是有直接連接的官道的,新野地區也是有官道穿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阳县| 江陵县| 天柱县| 巩义市| 四子王旗| 新野县| 巧家县| 弋阳县| 瓦房店市| 扶沟县| 连城县| 个旧市| 舒兰市| 确山县| 东莞市| 台湾省| 突泉县| 平安县| 土默特右旗| 洱源县| 库车县| 东至县| 慈利县| 始兴县| 宝兴县| 三穗县| 潮安县| 黄山市| 濮阳市| 韶关市| 嘉定区| 娄烦县| 嘉义市| 日喀则市| 兴隆县| 图片| 和顺县| 青铜峡市| 那曲县| 新邵县|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