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羅烈運來了二十萬斤的煙葉,經過烘烤之后蒸發水分,再有一些壞掉的清除出去等等,估算大致上能得到十二萬斤的成品煙絲。 現代的一桿煙煙絲大概只有零點七五克,不過人家還有一節過濾嘴。 單是那點煙絲卷煙,顯得就太短了。 現在沒辦法做過濾嘴,所以柳銘淇很豪爽的做了一克的香煙,長度和現代加了過濾嘴的差不多。 以前給皇帝、高敬他們的,是一包十支煙。 現在煙絲這么多,就干脆像是現代那樣的做了一包二十支的那種,這也算一種強迫癥,非要和自己熟悉的東西一樣。 連同那種包裝方式都差不多。 只不過表面的圖案不是中華,也不是黃鶴樓,也不是熊貓,而是變成了熟悉的裕王府的標識。 煙絲的原材料成本很少,都是羅烈送來的,柳銘淇也就是出了船只海運費用,以及送到京師的一系列運費。 這些錢折算下來攤薄到每一桿煙里面,都還不到一文錢。 至于說烤制和卷煙制作的工序和用料什么的,同樣算下來沒花多少錢。 現在頂天了也就是一包煙一百文的成本。 這還是小批量的在實驗。 如果等著十萬包、一百萬包的生產,那么制作成本又會大幅度的下降,一包頂多是三十文。 柳銘淇說道:“還是按照一兩銀子一包吧!” “好!” 池三對此沒有意外,自家殿下定價的風格就這樣。 一兩銀子一包并不貴,畢竟有二十支呢。 之前他還以為柳銘淇會做去年那種十支一包的香煙。 現在數量都已經翻倍了,算得上非常厚道了嘛。 這事兒柳銘淇早就認真的考慮過。 香煙一開始并不打算給太多普通人推廣。 你別看十二萬斤煙絲很多,可以做三百萬包香煙,但京城里的朝堂大員、六部官員、禁軍將領等等,加起來不下萬人。 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喜歡抽煙,每人哪怕每天就抽一包,也就是三個月的量。 三個月之后哪兒來新的? 蘇祿國那邊已經竭盡全力供給了,人家最早等到中秋過后才能再有供應的,運到京城又是年底了。 所以柳銘淇根本不用擔心沒人買。 一開始價格是這樣的,嫌棄貴不買算了。 這就相當于是現代的獨占賣方市場。 我只有名犬香煙,還挺貴的,但是別的香煙就沒有了,你就說買不買吧?抽不抽吧? 況且喜歡抽煙的人,從一開始就能接受它的價格。 那些不能接受這個價格的人,就只有等到柳銘淇在四川的栽種成功,大批量收獲之后,把香煙做出高中低的三檔出來吧! 最好的煙葉最貴,那些邊角料和雜料,湊在一起就是最低檔的。 那時候一包五十文錢的香煙都能做出來。 這也會是柳銘淇對海外傾銷的主力! …… 努力寫書中,晚上繼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