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因為柳銘淇手里就有一種很神秘的瓷器,一種從來沒有在中華大地上出現過的品種,就要借著他們的手,出現在這個世界。 眾所周知,瓷器是我們中華的瑰寶,外國人給我們國家的英文名,便是瓷器的意思,日本的英文名就是漆器——實際上這個漆器也是我們的,只不過被日本人學了,然后出口到海外,讓人誤以為這是他們的而已。 哪怕是到了現代,全世界最優秀的瓷器,還得看我們國家。 但是呢,如果把我們的最優秀瓷器打分為九十九分,那么在國外,還有一種他們自己發明的瓷器,是至少可以打到七十分的。 對! 這就是外國人發明的瓷器。 它的名字叫做 骨瓷。 英國人發明的骨瓷。 骨瓷這個玩意兒曾經在一定時間流行過一陣子,是所謂的英倫紳士風潮席卷神州大地時,很多人喜歡裝比一下,便選擇了用這種骨瓷,覺得自己似乎高人一等。 但隨著大家的見識越來越多,特別是自信心越來越強之后,骨瓷在我們國家,始終就再也沒有成為主流。 本來嘛! 骨瓷的祖宗叫做薄胎瓷,那才是超級精品,才是國之瑰寶。 和它比起來,骨瓷完全就是劣質的仿冒品。 事實上也是如此。 正是因為薄胎瓷流傳到了英國,英國人奉若神明,然后硬憋著自己也仿造做了一種。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骨瓷。 骨瓷就可以看成低配乞丐版的薄胎瓷。 現在景德鎮那邊還沒有薄胎瓷這樣的超高技藝產品出來。 正好柳銘淇便可以做這種簡單許多的骨瓷,也算是給我們的陶瓷師傅們來一個啟發,讓他們快點鉆研,做出真正的國寶薄胎瓷出來。 相對于無比復雜的薄胎瓷,骨瓷的配料和工藝,相對真是簡單許多。 柳銘淇在書上就看到過英國人自己把配比給公布了出來。 百分之五十的骨粉、百分之二十五的瓷石,再加百分之二十五的粘土。 用這些粘合在一起便能做出骨瓷來。 而這些骨粉,用牛骨粉和羊骨粉都可以,最好是牛骨粉。 我國的這些陶瓷大師們為什么沒有做出骨瓷? 柳銘淇覺得,恐怕也適合古代的牛非常重要,且數量很少,所以才沒有人這么浪費,用牛骨粉來做陶瓷吧。 要是我們的生活一直富裕,天知道那群陶瓷大師們能做出多少精美絕倫的瓷器來。 要知道,曾經璀璨過的官窯、汝窯、哥窯、鈞窯、定窯、龍泉窯、耀州窯……等等大窯廠,可都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這可不但是我們文明的一種損失,更是一種經濟上的巨大損失! 你想想,這些窯廠要是都在,那他們出口的瓷器,得賺回來多少錢,買回來多少糧食啊? 柳銘淇想著要做的,就是大大的發展瓷器。 先從骨瓷開始,先賺大康人的錢,再賺海外蠻夷的錢。 錢多了,我這條咸魚就越是能幸福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