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讓柳銘淇激動的就是胡椒!! 雖然它和現代的還有一些差別,但是許多基本特征都一樣,特別是味道,更有五分相似。 只不過胡椒藤初次成長,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第一次結果成熟,所以普通人現在看著胡椒藤,也認不出它來。 柳銘淇本來不該認識的。 但在前世的時候,他讀研究生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導師們組織了化學系和農學系兩個有點關聯的學科同學們聚會。 結果那次他在聚會上就看到了一個很漂亮溫婉的農學系小妹妹,正好是大二的年齡,如花骨朵一樣的綻放著。 柳銘淇也是有點男性的沖動了,所以他好幾次的特意去打聽這個小妹妹的消息。 從別人的口中柳銘淇了解到了她的許多知識,包括了她要研究的科目類別,恰好就是胡椒。 于是柳銘淇花費了兩三個月的時間,詳細的了解了胡椒的一切知識,還去查看了正在生長狀態中的胡椒藤。 現代人獲取知識的便捷性,遠勝于古代的一萬倍。 柳銘淇不但看過胡椒藤,通過視頻和照片,還觀摩了一棵胡椒藤一生一世的過程。 所以他能認清剛剛長出來的胡椒藤。 然后去嘗了一下胡椒葉子的味道——之前他也這么做過,工科狗就是這么的任性粗曠。 綜合了一切知識點的判斷,柳銘淇便確定了自己發現了胡椒藤! 其實如果是在柳銘淇的那個年代,胡椒早在東漢末年就來到了中華土地上。 以現在大康這個類似于宋明朝代的封建國家集大成時代,應該早就有胡椒的。 但事實就是,柳銘淇來到大康后,還從來沒有見過胡椒。 只有類似于胡椒的食茱萸。 但食茱萸是永遠代替不了胡椒的,否則香料之王的美譽,也不會放在胡椒頭上。 我國的歷朝歷代,只要是出現了胡椒的,那都是胡椒壓在食茱萸頭上。 對了,現在柳銘淇生活的帝京府,未來也是酷愛用胡椒的地方。 柳銘淇曾經問過許多人,發現他們是真的不用胡椒,甚至見都沒有見過,包括了人間天堂——江南。 少年想不通為什么胡椒會消失,按理說現在的大康商人,足跡也早就踏遍了整個東南亞,甚至可能連印度洋也去了,而這兩處地方,都是胡椒的主要產地。 但是現在一切都不重要了。 胡椒已經在柳銘淇的面前,這就代表著從此以后,大康民眾又能享受胡椒帶來的巨大好處了! 再多幾年,大康出口的拳頭產品中,說不定就能包括胡椒了呢! 胡椒有多么重要,這一點根本都不用俊秀才講,各位老爺們就能知道。 哪怕是到了現代,胡椒仍舊是最重要的香料,連之一都可以省掉。 不信? 白胡椒之外,不是還有黑胡椒嘛! 西方人做飯,哪一頓少得了黑胡椒? 習慣了西方飲食的日本和韓國,還有十二億人口的三哥們……單是三哥就足以抵消中華了,更別說我中華也很喜歡用胡椒。 古代的那些海貿商人們、西域商人們,不知道靠胡椒賺了民眾多少錢。 從三國時期開始,直到明朝的中期、胡椒被大規模的種植為止,胡椒的價格基本上都可以比價黃金。 唐朝的一位元丞相,不就是因為私藏了幾十噸的胡椒,所以被大怒的皇帝直接殺了么? 我都沒有這么多胡椒,你比我還多,真是不可忍受! 西方人就更別提。 他們瘋狂的開啟前往東方的航海之路,原因就是想要尋找香料。 他們把從西方到東方的航線,直接就命名為香料之路,你就可想而知香料對他們的吸引力。 其實這個香料,有七成就是指的胡椒,其余的才是什么小茴香、肉桂、羅勒、香茅草等等。 以西方人的飲食風格,就是把肉拿來烤了、煎了或者煮了吃,又不知道放血,又不知道排酸等等,所以都腥臭得很,沒有香料簡直是難以下咽。 有了胡椒之后,他們的貴族才知道吃飯是一種享受。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直都沒能離開胡椒。 只要柳銘淇確認了印度、東南亞等地,沒有大規模的出售胡椒,那么經過大規模培植的胡椒,必然就會和瓷器、茶葉一樣,風靡整個世界! 別懷疑。 既然到現在為止,大康都沒有傳入胡椒,那就證明很有可能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偏差,胡椒這種植物還沒有進入人們的眼簾,或者說沒有大規模使用,更別說是去出口了。 這真是老天讓我大康發家致富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