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朱雀樓回來,柳銘淇繼續埋首于對于彈簧知識的整理撰寫之中。 關于柳銘璟說的創造出新的酒一事,少年是想都沒有想過。 在古代,耗費大量的糧食來釀造酒,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除非是柳銘淇打通了東南亞菲利賓、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通道,或者是直接把中南半島給吃下去,否則他絕對不可能去釀酒。 任何的詩情畫意,都比不上老百姓肚子里的那一碗飯。 我說的。 在柳銘淇認真寫東西的時候,外面卻已經又開始為了他而沸騰了。 裕王府的印刷工坊已經今非昔比。 他們靠著完美的印刷質量和速度,已經穩穩的居于京畿地區第一把交易。 平日里那些寺院和道觀需要各種發放給信徒們的經書,都會委托裕王府印刷工坊來做。 因為裕王府印刷工坊做出來的書籍,字跡清楚不散墨,質地軟而又不瓤,最重要是價格也不貴。 佛門和道家也要講究一個性價比,于是裕王府印刷工坊每個月都會印刷超過十萬本的東西,不僅僅供應京畿地區,附近的河北、甘肅、安徽也都有涉及。 這還是他們沒有全速開動馬力。 使用了活字印刷的工坊,更換版本和印刷時間大大的減少了。 只不過是因為現在還沒有那么便利的交通條件,所以需求量不夠多,他們不會盲目的擴張。 哦,對了。 《勸學》這篇文章,被裕王府印刷工坊印刷成了薄薄的小冊,一口氣印刷了上千萬冊,到處送給學子們,連私塾的小孩子們都有。 對于裕王妃來說,這是她的驕傲,恨不得讓全天下每一個人都看到她兒子寫的《勸學》。 拿到了柳銘淇新著的話本《天仙配》,參照之前《梁祝》的火爆反應,素老板定下了京畿地區刊發十萬冊,全部總共刊發三十萬冊的決定。 最開始印刷出來的這一批話本,趁著枯水期來臨之前,大運河還有一點運輸時間,直接往江南發。 然后再從京城往周邊輻射。 未來老板娘發話,印刷工坊立刻停下了別的所有的事情,直接先印刷起了《天仙配》。 《天仙配》這個故事,一個理科生來寫,寫到差不多十萬字左右,已經是非常厲害了。 畢竟柳銘淇又不是俊秀才,一口氣可以水上一百萬字,就這么一個故事,他能寫到哪兒去? 但是話又說回來,正因為柳銘淇是理科生,所以一些很不合情理的情節,都被他給修改了一下。 至少看上去沒有那么的傻大白,好歹也要合符事實一點。 這個年代的寫故事的人,大多沒有柳銘淇這么講究,哪怕是再怎么矛盾的事情,他們都能寫到一起,一點兒也不會尷尬。 反正只要他們自己不尷尬,那么讀者也不會尷尬。 好了。 說回來。 在一口氣先印刷了二十萬冊送到江南去之后,這邊的京城也開始小量的開始了鋪貨。 以現在柳銘淇的名聲,特別是在《梁祝》之后,他的基本盤已經形成了。 一看到各個書坊門口打起了“德王殿下繼《梁祝》后,又一部鴻篇巨著——《天仙配》震撼推出!”的標語,無數癡男怨女便涌了過來,紛紛買上一本支持。 好家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