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果不其然,他這么一講,皇帝便很有興趣:“好!讓他們多接觸一點朝廷的事務,看看怎么樣吧!” “遵旨!” 身為頭榜二三名,一定是進入翰林院學習的。 等到兩三年散館之后,多半也會獲得翰林院編修的官職。 不過從一入翰林院開始,也有人去六部跑腿干文書工作開始實習的。 或者是在文淵閣打雜等等。 這樣的人,通常就是非常受重視的、著重培養的。 …… 聊完了這個,皇帝的飯也吃得差不多了。 他又更鐘昶談起了外邦使節的問題。 “青古,你說說看,這一次他們來京城,這么高的規模,會不會有詐?” 鐘昶遲疑了一下,點頭說:“肯定是不安好心的,但究竟他們會怎么做,還是不好說。” 景和帝把柳銘淇的觀點拿了出來:“如今大康連續幾年受災,實力損失嚴重,他們會不會起什么別的心思,想要狠狠的在大康身上咬一口?” “不能排除這種可能。”鐘昶道,“實際上微臣也這么琢磨過。可是除了今年的豹騎衛清洗之外,我們的禁軍、邊軍實力都沒有大的損耗。況且邊疆地區的各種糧食溫飽保障都很齊全,他們想要打破我們的防守,依舊是難上加難。 比如說西北方向,銅德府、嘉峪關和武威府這三個最堅固的防線中樞,大康都用了數十年時間來加固和準備,他們除非用幾十萬人的命來填,不然怎么打破? 倘若他們要是敢不管這些城池,直接沖進西北的話,那只要我邊軍把口子扎緊,他們就成了甕中之鱉,根本跑都跑不掉。 另外北方防線、東北方向同樣如此,大康軍隊沒有半點懈怠。北方防線背后便是一半的禁軍作為總后備,東北防線還有北方水師在水路支援,他們怎么破?” 皇帝點點頭,鐘昶的想法和他一樣。 大康雖然算不得固若金湯,但基本上還是穩的。 即便是這些外族想要來占便宜,都無法啃得動這些硬骨頭,還會崩了牙。 “不過也不要掉以輕心。”景和帝卻也沒有完全放松,“這兒內閣商量一下,讓他們積極做好準備。這兩年是一個關鍵時期,倘若我們熬過來了,等到不再有大災害了,銘淇的紅薯又真能全國種植,獲得大豐收,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遵命!” 鐘昶頜首鞠躬道。 這一點不用景和帝說,他們也會做。 即便是沒有這群外邦使節過來,自己虛弱的時候,也該是認真做好防備的。 如果弄到雪上加霜了,那爛攤子才更不好收拾。 大康被打得狼狽不堪的話,豈不是也代表他們這群臣子的無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