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七十章 ?大發現啊!!-《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1/3)頁

    “說起了老百姓的期望,江南倒是真有很大的一個期盼。”鞏淵說道:“已經有很多老百姓向我們《江南日報》記者反映,他們很需要便宜的蜂窩煤了!特別是聽說帝京府周圍才兩文錢一個蜂窩煤,他們很是羨慕呀!

    明明我們為全天下的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結果連京畿地區、湖北湖南、四川這些地方都能用上便宜的蜂窩煤了,我們卻還是得忍受高價,這樣多難受呀!”

    目前的蜂窩煤是從京城的兩個蜂窩煤工坊,通過漕運運送到江南來的。

    是由柳銘淇的舅舅徐家兩兄弟來經營的。

    因為體積太大,運輸費用暴漲,單價太便宜,而且價值偏低,所以大致上掙不了什么錢。

    饒是如此,在京城兩文一個的蜂窩煤,在江南的終端價格都賣到了最高五文一個。

    也就是富裕人家喜歡用,畢竟比柴火方便許多。

    窮人是舍不得用的,哪怕是去年冬天比較冷,許多人還是盡量憑借著一身正氣硬扛。

    倘若是兩文錢一個,應該是有很多人愿意在冬天用。

    畢竟江南這個環境的話,冬天濕冷,比北方還多了一種濕,難受得很。

    有了蜂窩煤來烘烤,去除房間里面的濕氣,絕對是一個好事兒。

    因此老百姓們在跟《江南日報》的記者就吐槽了這事兒。

    “記者”這個名字是柳銘淇給取的,用意是“記錄聽聞事件的人”,倒是古今意思一樣。

    記者是報紙非常重要的一環。

    他們搜集來的各種小故事、市井生活、民間八卦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如今《江南日報》暢銷江南的城鎮鄉村的重要原因。

    固然許多讀書人覺得這些毫無文化含量,可事實證明翔宇先生說得好,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江南日報》一天比一天得暢銷和影響大。

    只不過……

    咳咳,這里說的暢銷,是一天能發行到三萬多份沒錯,可每一份的價格不過是一個銅板。

    沒錯。

    就是只有一個銅板,連印刷費用都掙不回來,更別說一眾人員的各種開支了。

    鞏淵以前還覺得自己可以為了理想傾家蕩產,做一個灑脫的少年郎。

    結果發現他是想多了。

    幸好有圣人這種冤大頭撐著,不然辦什么報紙啊,直接拿個碗去乞討吧。

    “今年就會在江南設立一到兩個蜂窩煤工坊,到了冬天應該可以用了。”柳銘淇回答得干凈利落。

    “真的呀?”

    鞏淵也就是順口一說,沒想到柳銘淇居然有了實際的計劃。

    “嗯,陸陸續續的全國各地都會有。”柳銘淇說道,“老百姓們說得對,這些基本的生活物資,必須要保證,不然我柳家掌管這個天下,還有人愿意擁護嗎?”

    對于柳銘淇所說的,無論是有點桀驁不馴的鞏淵,還是老道內斂的戴飛英,都沒有反駁的意思。

    史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前朝是怎么橫征暴斂的,哪怕是這富饒的江南,也被他們逼得尸橫遍野,千里哭泣。

    大康太祖定鼎以來,江南有了肉眼可見的變化,大量的人口涌入。

    農民們重新開始了在江南地帶的耕種,各種手工業制品作坊也積極的開動,商人們也積極的開始了和海外的商貿,幾十年來,不但已經恢復了活力,而且遠超百年以前。

    這些年江南輸出了太多的資源,他們雖然怨聲載道可卻沒有怨恨,最關鍵原因在于,大康朝廷拿這些物資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為了救人。

    人心都是肉長的。

    拿我的東西去吃喝玩樂,我不能忍。

    但是拿我的東西去救人,好像似乎也沒有那么的難受。

    當然了,這里面也要有個度。

    倘若讓江南的民生下降得太厲害,他們還是會很不滿意的。

    這就歸功于劉仁懷最近七八年的努力,江南民眾即便是看在劉仁懷的面子上,也能忍受。

    以前就知道劉仁懷在江南得人心,沒想到來到了江南,卻曉得他的威望是出奇的高。

    這便讓柳銘淇對幾天之后去杭州的旅程,有了更高的期待。

    劉仁懷越是強悍,越是能干事兒,這不就代表著大康江山越是穩固嗎?

    柳銘淇現在說的話,也不是什么場面話。

    沒有任何人比他更加清楚,這個天下穩定需要的是什么東西了。

    糧食!

    糧食!!

    糧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抚松县| 长乐市| 邻水| 桐庐县| 昭通市| 繁峙县| 黎平县| 任丘市| 兰考县| 和平县| 定边县| 承德市| 夏津县| 永靖县| 故城县| 八宿县| 汾西县| 井陉县| 莒南县| 平顶山市| 饶阳县| 天津市| 辽宁省| 扬中市| 建瓯市| 沅陵县| 商城县| 南雄市| 依兰县| 巴林右旗| 南川市| 防城港市| 安阳县| 视频| 三穗县| 庄河市| 赤水市| 扶绥县| 汾西县|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