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在沒有大規模的橡膠輸入的情況下,杜仲膠便是非常可靠的膠料來源。 在現代它都能做大量的橡膠制品,只不過是因為經濟成本的緣故,才沒大幅度的推廣。 其實杜仲膠在民用膠料上面,沒有半點的問題。 所以有了柳銘淇給的輪胎制作方法,對于外胎的制作還是簡單一點的。 可對于內胎的充氣胎來說,那就真的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題。 之前從來沒有人用杜仲膠做過這些東西,所以實驗室的少年團和鐘彬一起,都是從零開始。 不提里面的艱辛困苦有多少,單從他們實驗用了差不多五十幾萬兩銀子、搜刮了周邊五個省份的杜仲樹膠汁就可以曉得他們搞得多大。 這也就是裕王府的錢多,不然別的地方根本支撐不起他們這樣大規模的鋪張浪費。 但是這種鋪張浪費也是科學實驗的必要。 比如現代的那些各種藥物,哪個不是花了幾億、幾十億甚至是上百億美金的實驗經費才做出來的? 想要發明恒古未見的東西,就只有靠著不斷的用錢去砸,才能有成果。 總而言之,現在出現在柳銘淇面前的四輪馬車,便是他們的成功作品。 給柳銘淇的感覺,很像是歐美電影電視劇里面的十八世紀馬車。 車輪和輪胎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前面稍微小一些,后面因為承重重一些,所以需要大一點的車輪。 這樣也更符合力學的原理。 柳銘淇坐在了上面,由鐘彬親自駕駛馬車,揮舞著馬鞭,勒著韁繩,一溜煙的就從試驗基地奔馳上了官道。 大康的官道和秦直道差不多,筆直又夯實,基本上沒有什么坑坑洼洼,哪怕是數十年的馬車不斷碾壓,也沒有損壞。 走在這樣的道路上,真是感覺一路平穩,柳銘淇特意放在了小木板上面的杯子,沒有一點水濺出來。 不過這樣少年覺得不過癮,便打開了前面的小窗戶,吩咐道:“鐘彬,給我快點!再快點!” “好嘞!” 鐘彬是跑了好多次了,自然不慌,稍微的給了馬兒幾鞭,兩匹馬兒便飛奔了出去。 它們這么一用力,瞬間速度就提了起來,然后在官道上超越了許多的馬車。 這些馬車還第一次看到這么奇怪又別致的馬車,不覺紛紛給予了注目禮。 少年透過了并不那么清晰的窗戶,望向了外邊飛馳的景色,頗有一種已經回到了現代,坐著汽車的感覺! 這種坐著舒適座椅的馬車,不用屁股顛簸得像是要散架一樣的感覺,真好! 好極了!! …… 跪求訂閱! 順便說一下,這里寫的馬車,不是實際上十七八世紀用的,是現在在那些歐洲國家的城區旅游馬車,這個才漂亮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