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聯合艦隊第四巡洋艦戰斗群指揮部。 數千個代表敵我雙方戰艦的光點,就如同犬牙交錯般,密集分布在整個遠征星域的全息戰斗地圖上,尤其是在幾個被特別標注出的天然行星周邊,雙方的爭奪更是顯得異常激烈。 文晟勛爵盯著眼前的三維全息影響,眉頭都快皺成了“川”字。 他對自己的副官詢問道:“進犯遠征星域的帝國艦隊到底有多大規模?怎么就連主力艦都出現在了戰場上?我們在以逸待勞、擁有行星地面力量支援的情況下,都已經有些壓制不住帝國艦隊了!” 說話間,他眼前的全息影像中,又有一艘代表己方戰艦標志的飛船圖標黯淡下來,旁邊還跳出一行小字提示: 護盾過載! 這個標志文晟并不陌生,正是己方巡洋艦被帝國艦隊徹底摧毀的標志。 失去了人工智能輔助,后銀河聯邦時代的宇宙戰爭,仿佛就像是退回到了風帆戰列艦時代。 沒有了跨越次元的法則打擊和算力打擊,宇宙戰艦間的較量,就徹底變成了戰艦主炮和護盾輸出功率間的較量。 正因如此,如今的太空戰爭根據戰艦型號和作戰方式,分出了兩大流派。 戰艦型號逐漸分化出擁有超高速機動能力的巡洋艦,以及擁有重型火力和護盾的主力艦;作戰方式方面,則分化出巡洋艦專屬的【開洞和機動】派,還有主力艦專屬的【損管和摧毀】派。 由于巡洋艦輸出功率相對較低,很難正面對抗主力艦,所以這類巡洋艦大多都是通過高度聚焦的銀河標準能量,直接在敵艦的負能量護盾上開洞,來對主力艦造成局部損傷,這就是所謂的【開洞派】。 主力艦由于主炮功率極高,只要能夠正面命中敵方巡洋艦,就能讓巡洋艦的負能量護盾瞬間過載,直接將目標徹底摧毀,這也就是所謂的【摧毀派】。 而為了不被瞬間摧毀,巡洋艦往往會搭載有大量不同維度的干擾設備,讓主力艦難以對其進行準確定位,因此這種防御措施被成為【機動派】。 雖然巡洋艦無法徹底破開主力艦的護盾,但卻能通過開洞的方式對主力艦造成局部損傷。因此主力艦就像是被狼群圍攻的大象,若是超過自身損管極限也會被巡洋艦擊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