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是以即便要去援救,卻也不能太過急進,要緩緩而圖,不可貪功冒進,免得中了海妖之計,重蹈那青陽修的覆轍。 同樣也不可進逼太甚,將那海妖逼的太急了,直接與我等決戰(zhàn),那樣不僅獲勝渺茫,甚至即便贏了,也損失太過慘重了。” 陸離將自己的分析慢慢講述,把一切利弊,全都擺在了孟啟明面前。 后者聽了,眉頭略蹙,也沉思起來。 陸離見此,飲了一口茶,也不催促,就這么等待起來。 過了足足片刻,孟啟明才從沉思中醒過神來,然后看著陸離,目光炯炯的問道:“陸道友說的這些,我之前也都想過,確實是一些難題。 不過縱然這些困難棘手,我等也是必須要去想辦法解決的。 總不能因為海妖實力強大,我等就生出畏懼,避而不戰(zhàn)吧? 要真是這般瞻前顧后,畏懼海妖實力,我們當(dāng)初就不會發(fā)起這次大戰(zhàn)了。 道友能有這些考慮,想來也是早有想法都說出來吧,看看與孟某所想是否吻合,你我二人集思廣益,說不定真能找到破局辦法。” 陸離聞言笑了笑,微微點頭:“倒確實有那么個想法,其中若有淺薄,還望孟道友勿怪。” 他做了一個鋪墊,然后嚴(yán)肅道:“其實眼下天涯海閣的危局,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這其中關(guān)鍵之處,便是各地防線在海妖強攻之下,漸漸殘破,隱有難以支撐之感。 這其實也并非主因,畢竟余、樂、莒三國,往年在歷屆洲域之戰(zhàn)時,便頻遭海妖襲擾,本就殘破,元氣大傷。 如今縱然損失大些,但天涯海閣應(yīng)該也早就做好了準(zhǔn)備,有著心理預(yù)期。 如今真正令他們感到著急的,實際上是后方的陽、衛(wèi)兩國。 這兩國乃是東洲唯三的內(nèi)陸腹心,是精華所在,也是最后一絲元氣,絕對不容有失的地方。 余、樂、莒、萊四國再怎么殘破,再怎么損傷,也都無事,只要陽、衛(wèi)兩國不受動蕩,那事后只要緩個千百年,東洲便可恢復(fù)元氣。 可要是連著最后的凈土,都無法保證,那即便打贏了這場洲域之戰(zhàn),甚至反攻到了東海,東洲也將真正的元氣大傷,數(shù)萬載都難以恢復(fù)元氣。 如今前方的余、樂、莒三國在海妖進攻之下,已經(jīng)難以支應(yīng),開始有小股海妖,入侵到了后方三國,似有將戰(zhàn)火燃燒到三國的意思。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種趨勢,所以天涯海閣才會著急起來,想要迫切的改變局面。 不然余、樂、莒三國再怎么艱難,與天涯海閣的地位,也不至于不到十日,就連發(fā)兩次求援了。 所以只要我們解決這一點,局面自可緩和,天涯海閣那邊,也就不會催的那么緊了。” 陸離淡淡說完了自己的猜想,他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計劃,告訴孟啟明該怎么做。 但他相信,后者只要理解了自己的意思,自然會知道怎么展開計劃。 而事實上。 孟啟明也的確理解了陸離話中隱含的意思,甚至于,他理解的遠(yuǎn)比陸離要透徹的多,也多了幾分感同身受。 沒錯,就是感同身受。 其實對于天涯海閣為什么著急? 孟啟明心中是知曉的,甚至知道的,遠(yuǎn)比陸離此時說的要多。 因為洞陽山對于天涯海閣的擔(dān)憂,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了切膚之痛。 那時洞陽山第二代掌教仙去,第三代掌教施俊陽初登大位,隨后昆侖山便抓住時機,悍然發(fā)動了對洞陽山的入侵。 一場大戰(zhàn),整個南洲都化為廢墟。 一直修養(yǎng)到現(xiàn)在,也都沒有完全恢復(fù)元氣。 而眼下東洲正在經(jīng)歷的,不過是三萬年前,洞陽山早就經(jīng)歷過的痛楚罷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