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命運到底不是天道,他雖然能夠掌握著眾生命運的軌跡,但祂卻算漏了一條,正所謂衰極而盛。” “在無數次滅世和創世之后,此方世界逐漸陷入了長久的衰弱之中,這于天道自我壯大的本能不符,是以上一個機緣,文明和修行發展到前所未有的一個巔峰,無數大智慧眾生應運而生。” “自此,天地就陷入了一片反抗命運統治的浪潮之中,但命運到底是天道的一部分,絕非人力能夠對抗,我們雖然失敗了,但我們卻留下了種子,這也是我們這一個紀元唯一的希望。” “命運想要創造出一片沒有戰爭,沒有流血,沒有傷心離別的極樂凈土,祂卻不知道,世間陰陽互轉,善惡同生,他的目的根本就不可能實現,這是大道之規律,也是世界欣欣向榮的根基所在。” “祂一次次毀滅天地,只會讓世界走向衰弱,斷絕眾生超脫的希望,直到這方世界徹底走向衰亡之中。” “貧僧分化世界,就是為了消弱世界的力量,只有世界足夠虛弱,你們才有機會,徹底消滅命運,換此方天地一片清明。” 大如如來說完這話,周身的性光已經衰弱到了極點,就連心態都有些陰影維持不住了。 “佛祖有什么吩咐,盡管直言不諱,在下已與地藏王菩薩結成盟友,為的就是共抗命運。” 這個時候,李陽已經有些相信了大日如來的話,再結合自己已知的劇情,心中突然升起一絲明悟。 若是他所料不錯,況天佑和馬小玲之所以能夠打破天書的記載,除了他們是此方世界無數反抗意志所催生的紀元之子外,恐怕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大日如來的自我犧牲,無限的消弱了命運的力量,這才被他們打破了命運的布置。 不然無論如何,也說不通,畢竟無數紀元的眾生,前赴后繼的掙扎,從未有過打破天書之先例,就連上一個紀元,那種鼎盛的文明,最終都沒能傷到命運一根毫毛,況天佑和馬小玲,又憑什么能夠打破天書記載的命運。 縱觀這方世界大劫開始,總共有過三場滅世之戰,第一場被大如如來利用,用來重啟世界,分化時空長河,第二場女媧滅世,卻被況天佑和馬小玲聯手挫敗,徹底打破天書,第三場,也是最難以琢磨的一場,人王圣母大戰,圣母和命運同歸于盡,最后的永恒國度降臨。 但命運真的死了嗎?盤古一族真的被滅了嗎?這其中有太多的謎團,李陽一時半會,也想不清楚。 “貧僧雖未這方世界佛門的豈是,卻不該是佛門的終焉,自此之后,你當為此界佛門世尊!” “本座能有今日,全靠這篇凈世大法,此乃我佛門無量諸佛一切智慧之總結,可惜貧僧智慧有限,不能盡數明悟本源之真諦。” “但你要記住,只有強大的世界,才有可能孕育出‘道果’,淺水養不出真龍,貧僧已經明悟了一絲凈世之規則,可惜,時也!命也!這方世界,終究不夠強大,上一個紀元,乃是此方世界最后的掙扎,貧僧獲取了那最后的一縷造化,但終究不能拉這方世界一把,實在是慚愧!” “不過貧僧已經盡力了,剩下的,全靠你們了...” 隨著渺渺余音,大日如來帶著那一絲不甘,化作一點靈光,徹底消失在世間。 望著手中的*字佛印,聽著大如如來最后的遺言,李陽一時之間,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 “我也不知道行不行,但你今日賜我成道之機的恩情,我必銘記在心,只要有我在一天,必保證佛門之傳承。” 良久之后,李陽才悠悠嘆了口氣,望著識海中那被補全的凈世篇,心中突然升起一絲明悟。 直到現在,他才明悟了本源是什么,世界就是憑借本源來壯大的,不管是孕育眾生,還是收割眾生,其實都是為了本源。 每一個紀元的輪回,天地初開之時,大道本身就會降下本源,讓萬物重新孕育,這些本源孕育的天地眾生,就像是種子一樣,開花結果,無盡歲月的演變,最終被世界收割。 而這方世界就很有意思了,種子種下之后,卻被生了靈智的天書妄加干涉,導致種子剛剛發芽,天地就毀滅了,長此以往,此方天地自然就會入不敷出,這也是這方世界會虛弱的原因。 可以說,本源就是一方世界成長的養分,也是孕育‘道果’的關鍵,只有領悟了規則的力量,再以無盡的本源之力蘊養,‘道果’最終就能出世。 ‘道果’既是天地的一種果位,也是天地本身,若說李陽以前還懷疑‘道果’的存在,那他現在卻不懷疑了,因為大日如來,就是一個明悟了‘凈世規則’的存在,可惜祂沒有足夠的本源來孕育,最終倒在了證道的途中。 若說天仙是具備世界的特性,那‘道果’就是等同世界的開始,因為‘道果’本身就是一方的開始,一旦生靈孕育出‘道果’,那他就會變成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世界,能夠隨意的橫渡混沌歸墟,再也不受世界的限制,開天辟地,也只是等閑。 至于怎么孕育道果,怎么領悟規則,大日如來自身也不知道,他本是上一個紀元的大日化身,開創了佛門大道,聚集佛門眾生的智慧,以純陽大日法則為根基,融合無數法則,這才僥幸明悟了一縷‘凈世規則’,嚴格來說,規則就是無數法則的交織,但是具體怎么樣才能形成規則,大日如來也不知道。 本源的獲取,大日如來也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卻知道,用眾生的信念來提取本源之力,無數的世界力,在規則之力的煉化之下,就能夠獲得一絲本源,而大日如來的‘凈世咒’,正是由本源之力驅動的‘凈世規則’,這也是他能夠劈開時空長河,分化世界的主要原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