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鼓勵移民-《覆殷商》
第(1/3)頁
這一件陶瓶,表面異常光滑,光澤度和質地都達到美陶的水準,在釉質的透明度上,更勝美陶一籌。
聶傷把陶瓶放在眼前,迎著窗口的光線細看。可以看到,釉質如一層薄薄的玻璃一樣覆蓋在陶瓶表面,其下的陶質基地的細膩堅硬,色澤泛白,比美陶更耐看,更美觀。
“哈哈,就是它了!”
他心中大暢,翻來覆去的打量著手中陶瓶,問工宰:“方法記下了嗎,可以重復燒制這樣的嗎?”
工宰笑道:“我等百工,謹遵國主吩咐,每一樣胚料,都有專門的匠人負責,從配料、涂料到燒制、出爐,這位匠人會記下每一個步驟的細節。”
“負責此陶瓶的匠人自然也記得整個制作過程,我們已經按照這種方法又燒了三爐。一爐按照原來的方法,一爐是增添了涂料的,另外一爐,則是加入了顏料,以求能燒出彩色。”
“前日早晨,第一爐已經出窯,一窯陶器,有一半劣質,其他皆如此瓶。”
“嗯,已經不錯了。”
聶傷放下陶瓶,囑咐道:“距離和英國人約定的時間不到十天了,你們加緊嘗試,盡量改進技術,爭取制作出遠勝美陶的陶器。”
工宰勃道:“還要給英國供貨,要不要提前燒制一些?”
“不用。”
聶傷擺手道:“供給英國人的不能太多,三四十件即可。這一窯的完全夠用了。你們放開了試,然后在所有試驗品中挑出較好的給他們一些就成。”
“小臣明白。”
工宰勃躬身應了,又從懷里拿出一卷東西,奉給聶傷道:“這是國主命我等制作的那種叫‘紙’的東西,百工已制出一批,國主請看。”
聶傷接過來一看,又粗又厚又脆,在展開過程中,盡管他十分小心了,還是弄破了好幾處,簡直跟蛋卷一樣脆弱。
不過總算有些紙的樣子了,最重要的是,方向沒有錯誤。只要方向對了,堅持不停改進,總有一天,定能造出堪用的紙張!
“非常好!”
聶傷做出興奮的樣子鼓勵工宰勃,夸道:“在這么短的時間,在沒有任何實物參照的情況下,你們已經造出紙了,真乃天工也!”
他翻弄著脆了吧唧的紙,渣子不停掉落,碎片一塊塊裂開,臉上還是帶著笑容說道:“紙就是這樣的,只是不夠堅韌而已。我不會催促,你們也不要著急,繼續努力,慢慢摸索,一定能造出合用的紙張。”
“小臣明白。”
工宰勃接過聶傷還回來的粗渣紙,又寶貝似的塞進懷里,面色鄭重的說道:“小臣也相信,在國主的指點下我們一定能造出紙來。這是世間第一張紙,意義重大,我要留下來,供奉在工神共工面前,讓后世百工參拜。”
“共工!共工是工神?”
聶傷很是吃了一驚。
共工不是水神嗎,怎么成了工匠之神了?
這個時代神靈眾多,聶傷出身偏遠北方,不知道很正常,工宰勃也不感到意外,解釋道:“傳說,共工乃炎帝時期的一位大工匠,他技藝高超,制造了很多器具,為世人所稱贊,被炎帝封為‘共工’。”
“共,大也,工,工匠也。自此之后,共工一職便沿襲了下來,歷代工匠之首,都稱為共工。而首位共工,聽說追隨炎帝一起升天成神靈,是為‘工神’。”
聶傷聽完,陷入了沉思。
……
兩位百工走了,接下來是一個又一個屬臣和貴人,需要處理的事情繁雜不堪,最多最麻煩的還是戰利的分配問題,以及移民之事。
按照聶傷和眾屬臣商議的結果,愿意移民的,不但能分到更大、更肥沃的土地,戰利分配也更多。可是國民們還有疑慮,都在猶豫觀望。
汶北那塊地方雖然土地肥沃,但畢竟是荒地,還要開墾、熟土,至少要兩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國內的田地的產量。
最關鍵的是,那里不安全!
斗耆國人在四面環山的老窩呆習慣了,想到敵軍一來,一家人就要慌慌張張的卷起細軟跑路,便不想過去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墨竹工卡县|
米林县|
巨鹿县|
海口市|
阜宁县|
景东|
临邑县|
肇州县|
年辖:市辖区|
荔浦县|
克拉玛依市|
克什克腾旗|
纳雍县|
漳浦县|
云梦县|
精河县|
通州区|
新巴尔虎左旗|
疏附县|
柏乡县|
乌海市|
定兴县|
阿城市|
长武县|
任丘市|
尼勒克县|
台南县|
大理市|
石棉县|
东安县|
肇东市|
定兴县|
芒康县|
雷州市|
桂平市|
江西省|
汪清县|
万州区|
杭锦后旗|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