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遍插紅旗-《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1/3)頁
劉鈺拿起一面小小的紅旗,將其尖利的尾部穩穩地插在輿圖之上,向后退了兩步,歪著頭仔細地看。
紅旗下面大大的西河郡三個字格外醒目。
西河郡在太原之西,河東之北,本來一直超然于各勢力之外,保持著獨立的地位。在收到劉鈺的詔書之后,西河太守當時并沒有什么表示,然而當太原和上黨接受皇帝的詔令,張舒出兵攻占河東北部之后,西河太守宗育終于下定決心,遣子入朝,表示歸附。
幾天之后,西河郡南部都尉帶兵兩萬殺入河東,與張舒一東一西,分兩路向安邑推進。
此時鄧禹在安邑附近屯集了八萬大軍,他的南面是田況和王碩,共有六萬之眾,加上北面的兩路共四萬兵馬,兵力總對比是十萬對八萬,鄧禹雖然看似處境艱難,但還是很有一戰之力。
不過若論起士氣,鄧禹軍就要遠遠地落在下風了。
劉鈺對大漢政權的擴張速度大體滿意。他已占據了整個三輔,正在當地迅速恢復有效統治。征東大將軍夏陽已經平定了大半個弘農,只有東部的突出部沒有收復。
這是出于戰略上的考慮,建世漢在關東的勢力范圍以洛陽為橋頭堡,軍隊的部署基本都收縮在洛陽以西。
時機還不成熟,劉鈺不想在自己立足未穩之時與劉秀決戰。
洛陽之上的那面小小的紅旗,證明這里已是小皇帝的領土,雖然朱鮪只是名義上效忠于他,還不肯放下手中的兵權,但洛陽終歸是歸在了劉鈺的名下。
洛陽兵馬極多,朱鮪不甘心放手也是正常反應,小皇帝也不逼他,只要洛陽頂在前面,威懾著關東之地,將劉秀大軍拖在洛陽附近即可。
只要有二十萬兵馬在那兒放著,劉秀做夢都不能安心。而在西面,新安和宜陽像是兩條手臂,牢牢地撐住了洛陽的脊背。有征東大將軍和濮陽將軍統領的數萬兵馬駐扎在函谷關、新安、宜陽這個三角地帶,劉秀要想拿下洛陽是癡人說夢。
對于他來說,洛陽已成為一個巨大的麻煩。而對于小皇帝劉鈺來說,那是一條戰略緩沖帶。
劉鈺的戰略就是,在河東主攻,爭取把鄧禹勢力清除出去,占領河東全境。在洛陽則主守,守住洛陽一線,讓劉秀勢力遠離函谷關,保證關中的穩定和關東的不穩定。
東部連連告捷的同時,烏米在北部也取得了成就,他率一千烏氏義從北上,聯絡作為匈奴小王的舅舅和做龜茲屬國高官的表舅,首先收了屬國都尉之兵,上郡太守見其勢大不能制,索性投降了長安,使小皇帝的輿圖上又多了一面紅旗。
皇帝交給烏米的任務是,整合上郡之兵,伺機出兵安定。
孤軍西去的屯騎校尉孫易已經在天水扎下了根,他趁著隗囂剛剛西歸還沒來得及重新整合原來地盤的時機,連收汧縣、清水、隴縣,宣詔命、發士卒、撫百姓,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獲得了很大的影響力,附近的街泉縣令也來歸附,而在烏蓋的奔走之下,戎邑道和略陽道也表示遵從皇帝的命令。
如今孫易屯兵戎邑道,像一枚釘子一樣死死地釘在隗囂的眼皮子底下,隗囂重新占據隴西之后,曾派兩萬人來攻打,被孫易擊退。
孫易兵少,雖然在各縣征發了上萬士卒,但是戰斗力不是很強,中堅力量還是自己本部的五千羽林軍。如果隗囂發大兵攻打,孫易將很難抵擋。
皇帝知道他吃緊,長安剛剛穩定一點,便派二兄劉茂率領鷹揚營、熊渠營和新收編的長安士卒一共四萬人西進,穩定隴西一線。
劉鈺覺得,現在的兵力還不足以平定隗囂,但是他也無法派出更多人了,因為長安形勢比較復雜,各方力量對比已經有點失衡了。
赤眉軍有二十幾萬,王匡、張卬有兵六萬,除去東進的王虎和西進的劉茂之外,羽林軍還有四萬,破長安后收編的降兵大概有五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宜兴市|
闵行区|
福泉市|
象山县|
南雄市|
若尔盖县|
锦州市|
于都县|
东安县|
渝北区|
石棉县|
桐梓县|
贵阳市|
汕头市|
芦溪县|
黑龙江省|
手机|
永宁县|
司法|
玉门市|
墨玉县|
上饶县|
黔南|
三台县|
芮城县|
南郑县|
孟津县|
建昌县|
平泉县|
商南县|
屏南县|
大邑县|
古交市|
云浮市|
林芝县|
永济市|
连云港市|
白河县|
建昌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