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83.太學學士-《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1/3)頁

    鄭深回京幾天后,便開始張羅恢復太學,太學名義校長是英明神武的大漢建世皇帝陛下,執行副校長是尚書令鄭深,朝中的博士和一些請來的著名學者負責教授。

    太學是國家的最高學府,向來是朝廷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有漢以來,出身太學的官員數不勝數,一個朝廷官員,要是沒有過太學的學習經歷,簡直有點說不出口。

    故此,太學一出,立即引起貴族豪強的興趣,大家都意識到,躋身于新朝廷官員階層的機會來了。

    但是一見到太學的入學條件,很多人都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原本太學的入學條件是由朝廷規定,一定品級以上的官員子弟,或者是郡縣推薦的賢良才能入學,入學之后一應學雜費都由官府供給,學生只需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即可。

    可這次太學的入學居然沒有條件,即不需推薦,不用選拔。只有一條硬性要求,那就是每個太學生要自己負擔學雜費,交納錢糧。

    每個太學學生,入學時都需要交糧兩百石,這是新生的入校費,除此之外,還需要每半年為一學期,每學期交一次學費,學費為錢十萬,糧二十石。

    這個招生條件一出來,一片嘩然,關中士人都覺得將培養國家人才與錢糧赤裸裸地聯系在一起,讓人感覺太不舒服了。

    可是等到見到隨旨而來的一篇文才斐然,氣勢懾人的《太學招生賦》,便全都默然了。

    這篇賦由當代賦學大家,博士馮衍所做,他先是盛贊了當今皇帝的德行,說他愛民如子,求賢若渴,親自指示要興太學、郡學,為國家陪養后備人才。之后又旁征博引,懷古思今,講述了國家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學子要積極入太學,多長本事,為將來的國家建設出力。

    馮衍還專門就學費之事寫了大段的文字,開頭便是引用了論語里的話:“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說明作為圣人的孔子從來都是收學費的,官辦的太學當然也需要費用。當今皇帝陛下免了天下的稅賦,但依舊保護你們,為百姓創造一個太平之世,你們本來就于國家沒有貢獻,如今要送你們的子弟去讀書,難道還要陛下出錢來養嗎?再者說了,太學時平時負責教授的都是俸祿六百石的博士,太學還會請俸祿千石、兩千石、一萬石的朝中重臣輪流來講課,甚至皇帝陛下都說要常去太學,與學生們交流。他們的身價一個比一個高,難道不需要高額束修嗎?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個學費已經是打折優惠了,太學名額有限,過了新年就要開學了,欲報名請從速。

    馮衍的賦才氣逼人,說理性極強,許多人看了居然生出愧疚之感,自己真是混蛋啊,剛才居然還質疑太學收費,太學這收費很便宜了好吧!

    皇帝陛下自從入長安之后,胃口已經水漲船高,有許多豪強進城貢獻,都見不到皇帝一面,除非那些出手豪闊的大手筆,才能偶然引起陛下的注意,如一個茂陵的張姓豪強,宰牛擔羊,帶著家兵,拉著糧食,奉錢數百萬,又走了楊延壽的門路,才算是入了皇帝的眼,為自己的兒子弄到了一個比三百石的郎中位置。

    現在不是在鄭縣的時候了,六石糧六丈布就能讓家中子弟成為皇帝的羽林郎,如今的羽林郎價碼漲了十倍百倍,要想進去光有錢不夠,必須還要有門路。

    因此,這太學生雖然不是官員,僅僅是個國家的人才庫,便讓許多土豪動了心,畢竟這里面的教授至少一半是朝廷命官,學生們入學之后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甚至有機會接觸高官,更有甚者,有可能還會見到陛下,若是入了陛下青眼,入朝為官,對家族的好處是極大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武县| 梅州市| 平南县| 精河县| 余庆县| 突泉县| 阿图什市| 洞口县| 五原县| 徐闻县| 图木舒克市| 上高县| 崇信县| 台东市| 临西县| 蚌埠市| 屏南县| 沂水县| 南丰县| 鄂托克前旗| 时尚| 莲花县| 扶沟县| 岳阳县| 临朐县| 南皮县| 荃湾区| 长宁县| 垫江县| 昌乐县| 肇庆市| 新建县| 大港区| 上林县| 潮州市| 文成县| 梧州市| 三都| 武冈市| 都兰县|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