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444.治人治水-《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1/3)頁

    如今黃河下游多在建武漢疆域之內(nèi),前些年決口的魏郡在河內(nèi)的東北部,建世漢不可能去治黃河。曹金請求治理的是如今在建世漢境內(nèi)的三個半郡,包括河南郡、潁川郡、南陽郡和半個弘農(nóng)郡。

    河南郡內(nèi)有伊水、洛水、汜水、汴水、狼湯渠等,潁川郡內(nèi)有潁水、汝水等,南陽郡內(nèi)有丹水、漢水、育水等等。因為這些年到處天災人禍,根本沒人管水的事兒,原本能用于交通和灌溉的河流、水渠狀況都不太好,不僅影響水運,更影響農(nóng)業(yè)。

    去年天旱,曹金在屯田之時深受缺水之害,田耕種了,沒有水灌溉,對產(chǎn)量的影響太大了。因為缺水,還導致百姓爭水,鄉(xiāng)村之間因此大打出手,流血事件不斷發(fā)生。

    屯田官員不僅要關注農(nóng)田,還要處理這些打架斗毆事件。軍屯還好,有軍令管理,民屯最是頭疼,招募來的流民有許多原來就是土匪,好不容易把他們摁地土地上安穩(wěn)種田,因為爭水,又激發(fā)了匪性,動不動大打出手,管理上太難了。

    因此曹金提出:治水修渠,迫在眉睫。

    皇帝召集大臣商議。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個跳出來發(fā)言的竟是尚書令鄭深。

    鄭深此時因為位高權重,基本上什么事都是等到最后才表態(tài),第一個表態(tài)的場景少之又少。

    他說道:“陛下,天下不寧,烽火不息,數(shù)十年擾攘,國庫空虛。因四方征伐,國庫耗盡,徭役繁重。治水之費,動輒萬億,所需之人力,何止十萬百萬?如今國之大事在東征,并無余力治水,請陛下三思。”

    當前的頭等大事肯定是東征,雖然劉鈺目前占據(jù)了主動,但是劉秀依然是一個旗鼓相當?shù)膶κ郑ㄎ錆h的體量足夠大,可以和建世漢分庭抗禮。為了統(tǒng)一,整個國家要將全部力量使出來,哪有力量再去治水?

    劉鈺敢免田賦,卻不敢免徭役。因為實在是免不了,國家需要人力的地方太多了,每一場戰(zhàn)爭都需要征發(fā)大量的青壯,其中在一線沖鋒的還算少數(shù),后勤隊伍才叫龐大。

    治水這一類的大基建工程,正需要大量人力,那水渠堤壩,都是一鍬一鍬挖出來,一點一點壘起來的,最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如今打仗的人都缺,哪兒還有人去治水啊,這不是鬧嗎?

    鄭深的意見十分明確,治水這事兒現(xiàn)在不能做。

    兵部尚書羅由也表態(tài)支持鄭深,理由也是沒有余力。

    這兩個皇帝信任的重臣接連表態(tài),其余人也紛紛跟風,說是眼下不能治水。

    唯一支持治水的是將作大匠宣秉,但是在一眾反對聲音中顯得十分單薄。

    將作大匠是十二卿之一,秩兩千石,是將作監(jiān)的長官,將作監(jiān)是掌管土木營建的官署。

    自從皇帝改革官制為三省六部制以來,十二卿職責都向六部轉移,將作監(jiān)的職能日漸削弱,眼下幾乎只剩下基建這一塊。可是如今國庫不足,朝廷的基建項目很少,只新建了一些球場,還是皇帝自己的買賣,球場建設是由少府負責的,沒將作監(jiān)什么事兒。

    將作大匠宣秉閑得發(fā)慌,正想找些事來發(fā)揮一下能量,聽說要治水,立即跳出來表示贊成。

    “陛下,農(nóng)為國之本,治水修渠乃萬代之功業(yè),又有現(xiàn)時之用處。渠水一通,田地收獲何止倍增?這幾年,關東戰(zhàn)事頻頻,而糧用不足,須從關中轉運,朝廷要從各地收糧,再裝船,順渭水東行,直至大河。奈何崤函之后,大河急轉,有三門津之險,水流湍急,壁立千仞,航路斷絕。在三門之前,便須卸船,從陸路行走。此地乃是敵我交界之地,敵軍時常出沒,須得有重兵護衛(wèi),靡費甚巨。若大修水渠,使關東之糧能自給自足,則朝廷可免去運糧之勞,護衛(wèi)之費,百姓可免徭役之苦。此事十分緊要,比之征戰(zhàn)亦不遑多讓,請陛下思之。”

    這個年頭,運輸工具太落后,造成戰(zhàn)爭的成本極高,最高就在后勤糧草上。一個前線士兵,需要幾個后勤人員來保障其供給。千里運糧,十不存一,運一百斤糧食運去,勞動牲畜、人口,來回路上都要吃糧,實際用于士兵身上的頂多十斤。最經(jīng)濟的運糧方式是水運,船運載量大,消耗小,借助水力,比陸路輕松數(shù)倍。順水行舟,速度比陸路走快十倍不止,就是逆水,也比陸路快上三倍,何況還沒有那么多人、牛、馬一路消耗糧食。

    比及陸路,水路運輸太方便太經(jīng)濟了。本來從長安到洛陽,走渭水向東入大河最為便捷,無奈中間有一個難以逾越的天險:三門峽。

    傳說大禹治水時,三門峽一帶有砥柱山擋住了水路,造成洪水肆虐,大禹將砥柱山劈開,形成人、神、鬼三門,河水流過三門,繞砥柱山而下,留下中流砥柱這個成語,也留下了險絕的航道三門峽。

    西漢時長安一帶人口眾多,為了保障首都地區(qū)的糧食供應,朝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疏通漕運航道,對三門峽的河道進行處理,甚至在兩側的崖壁上開鑿棧道,以人力拉纖的方式幫助船只經(jīng)過,使航道得到了改善,但是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新乡县| 兴安县| 分宜县| 阿拉善左旗| 东乡| 昭平县| 谷城县| 搜索| 拜泉县| 平湖市| 霍邱县| 望城县| 海丰县| 闽清县| 浙江省| 清苑县| 来安县| 泾阳县| 湘西| 文登市| 青冈县| 都昌县| 景德镇市| 乌鲁木齐县| 凯里市| 保亭| 拉萨市| 嘉善县| 太仓市| 西乌珠穆沁旗| 柘城县| 安仁县| 淳安县| 招远市| 洞口县| 耒阳市| 科技| 进贤县| 五莲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