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陛下懂我-《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1/3)頁
鄧奉從南陽郡到汝南郡,一路狂飆突進,襲奪了其郡治平輿,之后在水路要津興橋柵要塞下屯駐,以逸待勞,消滅來援之敵。這一套用兵組合拳動靜相宜、舉重若輕,一下子打破了郾城僵局,使建世漢順利將大半汝南之地收入囊中。
汝南大事已定,征東大將軍下令清剿汝南,掃清殘敵。因汝南南部還有幾個偏遠的縣尚未歸附,便要求鄧奉一部出兵平定。
鄧奉派使者前往召降,各地紛紛歸附,只有一個小縣新息還負隅頑抗。
新息是在桐柏山和大別山夾角處的一座小城,在淮水的北岸。
鄧終想率騎兵前去踏平縣城,鄧奉道:“區區小縣,不必勞動軍馬,徒增勞頓,過不了多久,彼等自然會主動來投。”
他對新息不再理會,帶兵奔襲六安國,跨過淮水,占據陽泉。又向南占據了蓼縣,之后便屯駐于陽泉,不再向前。
鄧終道:“兄長為何停駐于此?”
鄧奉道:“陽泉之地,塞斷淮水,連接灌水、決水,是此地一水上要津,進可攻退可守,正好屯留。何況我軍進軍過速,糧草不足,若再向前,恐被敵軍斷了后路,有去無回。”
董欣看著鄧奉道:“將軍之意。。。莫非在壽春?”
鄧奉道:“淮南之地處江漢之間,壽春為第一重鎮,欲得淮南,必得壽春。吳漢在壽春定然駐有重兵,我軍只兩萬余人,深入敵境,攻打堅城,委實難下,不如在此地休兵積谷,看吳漢大軍的動向,再等待進兵良機。”
壽春之名初見于戰國,是楚國的縣邑。楚國令尹孫叔敖在其地修建了中國第一個大型的水利工程“芍陂”。芍陂上承渒水,南自霍山縣北界騶虞石入,號曰豪水,北流注陂中,凡經百里,灌田萬頃。
芍陂的修建,使壽春一帶變得便于農業墾殖,立即成為沃野之地,每年產糧極豐,吳漢南征,軍糧供給多承壽春之力。
壽春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產糧區,也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其地北濱長淮,東依淝水,南有巨澤芍陂。
大軍出征,將士和戰馬馱畜消耗的糧草給養甚巨,糧草后勤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投送方式而言,舟船航運要比陸地車畜人力轉運效率高得多,而且能夠大大節省費用。南北走向的大軍出動,往往要利用江淮之間的水道。
從中原入江南,可從浚儀經陳、項、壽春、合肥至濡須口,由蒗蕩渠入潁水入淮,再自肥口沿淝水入巢湖,順濡須水入江。壽春就在這條水路的中心節點上。
當然從西部順漢水也可南入大江,張允進兵南郡、江夏就是走的這條水路,在東部,也可由彭城經下邳、淮陰至廣陵。由泗水順流入淮,再經中瀆水(古邗溝)至廣陵入江。
經壽春的南北水路位于上述兩者之間。壽春的地理位置十分適中,可兼顧東西,溝通南北。哪一地有事,便可立即出兵,都離得不太遠,又有豐富的水網,可以迅速將兵力投送到位。
這樣一個地點,又有糧草,又有很強的軍隊投放能力,具備了成為區域中心重鎮的所有條件。江淮之地,地域廣大,不能處處分散設防,但只要屯重兵于壽春,便可對敵軍入侵進行快速反應,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防守策略。
若有人敢于不占據壽春,揮兵深入淮南,壽春就可以出兵,輕騎抄其糧道,讓入侵軍隊有去無回。
鄧奉深知其中利害,他有心攻占壽春,平定淮南,可是壽春此時算是建武漢的腹地,他除非能長途奔襲,猝然得手,否則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因為他從陽泉東下是順水,速度快,一旦奔襲未能得手,想要回來時,就變成了逆水,走得慢,所謂去時容易回來難。
壽春是楚國舊都,楚國自春秋時開始經營,城池堅固,周圍水網密布,步騎難行,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要想一下子奔襲得手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鄧奉不會貿然東下壽春,如今他的策略是北依新占領的汝南郡,以陽泉為基地,一點點向東向南蠶食,慢慢集聚糧草,收羅部眾,壯大自己,等待時機。
鄧奉貫徹這個戰略方針,出兵南向,占領了安風,收府庫之糧,盡集于陽泉,一時整個六安國都處于鄧奉兵鋒之下。
不久征東大將軍夏陽又派人來催促,要鄧奉出一支人馬平定新息,并率軍北上,與其南北夾攻,共擊沛郡,鄧奉絲毫不為所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南市|
花垣县|
石屏县|
三亚市|
涪陵区|
湘潭市|
同心县|
石狮市|
建水县|
乐亭县|
凉城县|
方城县|
边坝县|
秀山|
辉南县|
宁城县|
临海市|
安溪县|
郁南县|
双峰县|
治多县|
济宁市|
北京市|
甘孜县|
东海县|
奇台县|
古田县|
太仆寺旗|
广汉市|
沈丘县|
察隅县|
东乌珠穆沁旗|
蚌埠市|
承德县|
清河县|
福建省|
车险|
平阳县|
和林格尔县|
观塘区|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