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裁撤軍屯-《牛吏之帝王崛起》
第(1/3)頁
賀長年叛亂過后,皇帝深知軍屯之弊,當時就決定要撤消軍屯,取消各屯田將軍的編制,將田地授給一直在耕作的將士,將他們都變為編戶齊民。
但是他并沒有立即動手,因為時間段太敏感,剛反了賀長年,就要收拾其他的屯田將軍,萬一這些人被逼急了也跟著造反怎么辦?
皇帝在左馮翊時,安排了撫民營屯田,南城營在弘農屯田,當時是劃作了幾塊,撫民營分成四大塊,分屬四個屯田都尉,南城營有兩個屯田都尉。
皇帝初入長安時解散了赤眉軍大營,有些將軍和士卒不愿意歸民,皇帝便臨時設了六個屯田營,分別在上林苑和高陵等地屯田。后來逄安從陳倉回到長安,他手下的老卒又留了一個營在右扶風屯田,加上六個屯田都尉,除了邊郡之外,大漢一共有十三個營從事軍屯,歸七個將軍和六個都尉管理。
等到上林苑兩營覆滅,屯田營就只剩下了十一個。這十一個屯田營是相對規模較大的,還有一些零星的小營,都可以忽略不計。
屯田營由屯田將軍和屯田都尉管理,將軍幾乎一人說了算,自治度很高,都尉還要對撫民將軍和南城將軍負責,自治度稍差。屯田營自己養活自己,每年向朝廷上繳軍糧,之后便沒什么別的事兒了。
軍屯在一開始的時候,為皇帝提供了軍糧支撐,主要是撫民營和南城營下屬的六個營,管理比較正規,也很賣力地耕作,在長安朝廷建立的初期發揮了大作用。撫民將軍和南城將軍也因此得到皇帝重用,六個屯田都尉得到賞賜,都被賜爵關內侯。
但是到了后期,屯田將軍和都尉都有點偷奸耍滑了,漸漸開始為自己謀私利,而屯田所得不是交朝廷,就是交營里,個人沒什么所得,士兵們的積極性也不高。反不如后期興起的民屯,流民們可以自留五成到六成,有耕作積極性,在管理上也比較正規。
因為賀長年和呂巖謀反案,皇帝看到了軍屯的隱患,想用雷霆手段撤消軍屯,又擔心這些人兔死狐悲,想起賀長年和呂巖的下場,鋌而走險,起兵反抗,畢竟從實際上來說,這是要砸各位屯田將軍和屯田都尉的金飯碗。
對這些以造反起家的將領們,不能以常理度之,一般的朝廷大員、世襲的侯爵要舉事前都會前思后想,考慮考慮后果,這些人卻可能腦袋一熱,說反就反了。
皇帝要降低成本,避免動亂,于是借著正旦大朝各位將軍都尉都在長安的時機,下令裁撤軍屯,并派官吏去收田,再直接將田授予將士們。將屯田將軍的私人部曲變為朝廷的編戶齊民。
底層士卒肯定是支持這條政令的,當年他們跟著將軍和都尉屯田就錯了,人家幾年前轉民的兄弟們都得到授田,通過努力勞作,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唯有他們又多受了幾年盤剝。雖然各屯田營都多少干些老本行,偷偷做點沒本錢的買賣,但是大頭是將軍和都尉的,其余各級將領也跟著吃肉喝湯,普通士兵恐怕連湯都喝不上幾口。
屯田營的頭頭腦腦們肯定不情愿,他們也是屯田營的受益者。屯田官兵可是有武裝的,所以這事兒得有軍方配合,但是鳥無頭不飛,只要屯田將軍都尉們不在場,這事兒就好辦多了。他們的屬下將領沒那么大的膽量和能量。
等到這事做完了,將軍都尉們再回去也不濟事了,隊伍已經散了,士兵們早就各自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對于屯田將軍都尉們來說,這事兒簡直是晴天霹靂,好好地在長安過年,怎么就被拆家了?皇帝這么干不講究?。?
皇帝才不管他們怎么想,跟他們講究什么?爵位都給了,都是好吃好喝的人上人,朝廷對得起他們了,現在朝廷要行政令,還得征求每個人同意?
每個屯田營都是將軍都尉的搖錢樹,他們靠著這個中飽私囊,壓榨士卒,個個都是惡霸,一方巨富,誰能同意?萬一再鬧出個謀反之事還得亂上一陣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怀宁县|
郎溪县|
房产|
怀集县|
区。|
凉城县|
卢氏县|
天峻县|
莎车县|
鄂尔多斯市|
旬邑县|
托克逊县|
抚远县|
本溪市|
北宁市|
宁安市|
日土县|
西畴县|
新龙县|
蒙山县|
崇左市|
永泰县|
新营市|
巧家县|
安吉县|
吴堡县|
东阿县|
彩票|
内江市|
海淀区|
鄢陵县|
兴文县|
河东区|
铁岭县|
宿州市|
康乐县|
靖江市|
昭觉县|
石家庄市|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