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閑唐》
第(1/3)頁
李元嬰出了個主意就跑,也不管李二陛下答沒答應,會到國子監后他又恢復了一貫的好學,天天帶著小伙伴們堵夫子。不過最近他多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規劃吐蕃出游路線,給每一個地點琢磨一個說法,串聯成一個完整又激勵人心的故事,好吸引眾人前往吐蕃觀光旅游。
編故事李元嬰是最擅長的,但要編得真實,便要立足于現實。李元嬰接下來邊搜集資料邊整理故事線,偶爾還寫信去詢問江夏王他們這些送親使具體細節。
一個多月下來,李元嬰把“文成和親”的故事編了出來,先用漢代公主和親的種種遭遇作為對比,襯托出和親的不易,接著便是著重描繪文成的聰慧、大唐的慷慨。
這一段立足于商隊帶回來的吐蕃風土人情,圖文并茂、十分真實:吐蕃的人衣物簡陋,大多是皮毛經簡單縫制做成,只有實用性,缺乏觀賞性,大唐的衣飾華美精致;吐蕃沒有精烹細炙的習慣,大多粗吃粗飲,不會燒制精美的餐具;這些還是其次,重要的是吐蕃無人學醫,大多信虛無縹緲的巫術,有傷病要么努力熬過去,要么去求助部族里的巫師。
文成帶去的工匠、醫者、繡娘正在改變著這一切。
吐蕃也有許多值得一玩的東西,兇猛的牦牛,成片的羊馬,無邊無際的草原,經年不化的雪山。提到玩李元嬰可是專業的,他逮著自己想玩的東西吹了一通,最后表示不走一次吐蕃算不得大唐人,不騎一騎吐蕃的馬不是好男兒!
李元嬰寫寫畫畫到六月初,終于把《文成和親》弄出來了,托人把稿子帶去給李淳風,讓李淳風幫忙盡快印出來,先分給宗室子弟,然后對外也賣一些,給日后的出游做鋪墊。
忙活完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李元嬰還沒來得及快活玩耍,又從媚娘那里看到篇特殊的文章。
這文章的作者是個外地來的讀書人,叫張柬之,是襄州人士,今年年方十七。張柬之到長安后一下子被圖書館迷住了,每天幾乎都早早在圖書館外排隊,館報更是一期不落地讀完了。
后來光是讀不夠過癮,張柬之決定自己動手寫,內容他早在打腹稿了,下筆洋洋灑灑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張柬之寫完,自己檢查一遍,覺得沒什么大問題,就把文章投到了館報上。
雖然武媚也進了國子監,但還是會定時收取館報那邊的文章細讀,看到張柬之的文章后大受震動,很快把他交到李元嬰手里。
這篇文章寫的是關于“福手”“福足”的事。
隋朝末年,隋煬帝屢征高麗,又搞了許多勞民傷財的大工程,直接導致百姓賦稅繁重,日子越發艱難。為了逃避賦稅,許多百姓自殘手足,以殘缺之身示人,表示自己不符合征集條件!
這種事情李元嬰以前沒聽說過。因為不堪賦稅之重,百姓寧愿弄殘自己的手或者腳,還稱它們為“福手”“福足”,這朝廷的賦稅得是多可怕啊?
更可怕的是,這隋末興起的風氣,到大唐立國之后仍未根除,比如張柬之家鄉就還有人這么做。
張柬之出身寒門,家中累世都沒出過官宦人士,獨他一人聰明機敏、得了重重舉薦,這才有機會到來長安求學。
少年離家,他自是想要闖出一番名堂來的,這文章就是他投出去試探的小石子。
現在看來,這顆小石子扔得很準,至少李元嬰讀了就覺得張柬之文章寫得好,有條有理又發人深省。李元嬰道:“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的事。”他抬起自己的手看了看,和魏姝她們感嘆,“我手上哪怕破了個小口,都覺得疼得受不了,他們怎么下得了手?”
魏姝道:“不到迫不得已,誰會想傷自己的手腳?這約莫就是苛政猛于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鹰潭市|
兰州市|
蒙山县|
鄂托克前旗|
陆河县|
封丘县|
抚松县|
南岸区|
龙口市|
桃园市|
资溪县|
维西|
石门县|
青海省|
年辖:市辖区|
南投市|
海门市|
连云港市|
桃江县|
麻城市|
新昌县|
盐城市|
巴中市|
楚雄市|
宿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营山县|
密山市|
莫力|
宁德市|
明水县|
哈密市|
承德县|
永新县|
瑞昌市|
靖边县|
财经|
泰来县|
建阳市|
卢龙县|